共 13 条
大亚湾西北部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被引:9
作者:
杜飞雁
[1
,2
]
林钦
[1
]
贾晓平
[1
]
杨圣云
[2
]
马胜伟
[1
]
陈海刚
[1
]
李纯厚
[1
]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2] 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来源: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特征;
春季;
大亚湾西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利用2008年春季在大亚湾西北部海域开展的12个测站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内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由粗帝汶蛤(Timoclea scabra)、波纹巴非蛤(Paphia undulata)、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方背鳞虫(Lepidonotus squamatus)、刀明樱蛤(Moerella culter)和角海蛹(Ophelia acuminata)等6种组成;可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Ⅱ和群落Ⅰ为主体群落,群落Ⅲ和群落Ⅳ分布区较小,群落间差异较大。大型底栖动物数量上以个体较大的软体动物占优,但群落的组成则以多毛类和甲壳类为主,其组成情况基本上反映了群落的特征。群落Ⅰ以多毛类-甲壳类为表征,群落Ⅱ则以甲壳类-多毛类-软体动物为表征。栖息环境的差异,是造成群落间差异的主要原因;群落多样性水平呈群落Ⅲ>群落Ⅱ>群落Ⅰ>群落Ⅳ,沉积环境的污染状况和人为扰动是影响多样性水平的主要因素;群落整体的稳定性较好,未受到明显的扰动,但分布于航道区域和渔业生产作业区的群落Ⅳ和群落Ⅲ,在航道建设、疏浚和渔业生产的影响下,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的扰动,稳定性较弱。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100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