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案的轨迹:以虚假供述为中心

被引:10
作者
李昌盛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关键词
错案; 虚假供述; 讯问录音录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虚假供述为肇因的错案"轨迹"是:犯罪嫌疑人确认程序付诸阙如,导致无辜公民被误认为嫌疑人,因侦讯的秘密性和嫌疑人对抗违法侦讯的权利有限,在证实性偏差的心理影响下,侦查人员采用各种强迫手段迫使内心已"锁定"的嫌疑人认罪,并"指导"其如何作出口供;司法人员面对被告人的辩解,由于缺乏有效的违法侦查行为发现机制,在传统的印证模式作用下,错误地采信了审前所"制造"的虚假供述,导致错案发生。为了降低由虚假供述所导致的错案,必须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三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的诉讼机制和证据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8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念斌被再度确定为犯罪嫌疑人问题法理研判 [J].
龙宗智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5, 21 (01) :43-52
[2]   讯问录音录像:功能定位与司法适用——以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为背景 [J].
马静华 ;
纵博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35 (10) :91-99
[3]   刑事诉讼法实施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J].
朱孝清 .
中国法学, 2014, (03) :247-266
[4]   刑事错案形成的心理原因 [J].
黄士元 .
法学研究, 2014, 36 (03) :26-44
[5]   审判阶段非法证据排除问题实证考察 [J].
孙长永 ;
王彪 .
现代法学, 2014, 36 (01) :72-83
[7]   我国非法口供排除的“痛苦规则”及相关问题 [J].
龙宗智 .
政法论坛, 2013, 31 (05) :16-24
[8]   判断与决策中的证实性偏差 [J].
吴修良 ;
徐富明 ;
王伟 ;
马向阳 ;
匡海敏 .
心理科学进展, 2012, 20 (07) :1080-1088
[9]   认真对待侦查讯问——基于实证的考察 [J].
刘方权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7, (05) :96-104
[10]   印证与自由心证——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模式 [J].
龙宗智 .
法学研究, 2004, (02) :107-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