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喀斯特”的世界自然遗产价值对比分析

被引:36
作者
熊康宁 [1 ]
肖时珍 [1 ]
刘子琦 [2 ]
陈品冬 [1 ]
机构
[1] 贵州师范大学中国南方喀斯特研究院
[2]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世界遗产; 对比研究; 中国南方喀斯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从地质地貌特征与演化历史方面,结合世界遗产第viii条评价标准,将"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一批三个遗产地置于全球视角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全球显著价值:云南石林形成演化历史最复杂,石柱的形态最丰富,代表一种独特的石林形成演化机制;荔波锥状喀斯特锥峰单体最典型,地貌组合形态最丰富,代表典型的锥状喀斯特地貌特征,反映出大陆热带—亚热带锥状喀斯特的地质演化模式与过程;武隆峡谷喀斯特完整地展示了整个峡谷喀斯特发育演化系统,例证了正在进行的新构造运动背景下峡谷喀斯特系统的演化过程。因此,第一批遗产地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自古生代以来长期、多期演化历史;代表地球热带—亚热带典型的锥状、石林和峡谷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演化机制及正在进行的地质过程;代表地球三大喀斯特片区之最大片区的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中国石林发育研究进展 [J].
彭建 .
中国岩溶, 2002, (01) :69-74
[2]   滇中路南石林的发育年代 [J].
李玉辉 ;
梁永宁 ;
耿弘 .
中国区域地质, 1998, (01) :45-52
[3]   路南石林形成过程与环境变化 [J].
林钧枢 .
中国岩溶 , 1997, (04) :66-70
[4]   地下河洞穴发育的系统演化 [J].
朱学稳 .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4, (02) :7-16
[5]   关于锥状喀斯特与塔状喀斯特的水动力成因过程──以黔中地区为例 [J].
熊康宁 .
中国岩溶, 1994, (03) :237-246
[6]   路南石林发育及其演进 [J].
张寿越 .
中国岩溶, 1984, (02) :83-93
[7]   论长江以南地区岩溶地貌特征 [J].
景才瑞 ;
刘昌茂 .
华中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02) :47-61
[8]  
重庆武隆岩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特征、形成与评价[M]. 地质出版社 , 陈伟海等著, 2004
[9]  
奉节天坑地缝岩溶景观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研究[M]. 地质出版社 , 陈伟海等著, 2003
[10]  
中国岩溶动力系统[M]. 地质出版社 , 袁道先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