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成藏机理研究
被引:81
作者:
史建南
[1
]
郑荣才
[1
]
韩永林
[2
]
王海红
[2
]
王成玉
[2
]
牛小兵
[2
]
梁晓伟
[2
]
辛红刚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超压;
输导通道;
岩性油气藏;
油气成藏机理;
姬塬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致密砂岩型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是制约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入勘探的核心问题。综合利用储层岩石学、油气/油藏地球化学及盆地数值模拟领域中先进的技术与研究方法,从有效烃源岩出发,以压力场演化及其控制的流体动力学和运动学过程为核心,探讨了姬塬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结果表明,长8油层组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段及长8段的生烃有机质,油藏存在2期充注过程,以早白垩世晚期(105~95Ma)充注为主。210Ma以来,压力场经历了早期升高→中期迅速升高→后期降低的演化过程。早白垩世大量生烃及中晚燕山期构造挤压是超压发育的主要成因机制,受强超压控制,长8油层组岩性油藏呈现近源充注、隐性输导、快速聚集的成藏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3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