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系统产量及表层土壤碳管理指数的影响

被引:45
作者
杨晶 [1 ]
沈禹颖 [1 ]
南志标 [1 ]
高崇岳 [1 ]
牛伊宁 [1 ]
王先之 [1 ]
罗彩云 [1 ]
李光棣 [2 ]
机构
[1]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业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初级产业部Wagga Wagga农业研究所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 有机碳; 易氧化有机碳; 碳氮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45 [有机农业];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在陇东黄土高原雨养农业区,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研究了3种保护性耕作: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nt)、免耕+秸秆覆盖(nts)对玉米-大豆-小麦轮作系统产量和土壤全氮、全碳、有机碳,易氧化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2001至2007年,10茬作物的总产量在ts、nts处理下分别比t提高3.63和1.62t/hm2,而nt处理则比t处理显著降低2.48 t/hm2。7年后,tt、s、nt和nts处理表层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15.4%,30.2%,16.2%和49.5%。总有机碳含量相应提高2.5%,18.7%,11.7%和74.0%,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在ts,nt和nts处理下分别比t处理提高16.0%,16.2%和38.1%;土壤碳氮比在tt、s、nt和nts处理下较之7年前分别降低了11.41%,8.54%,3.91%和2.72%,ts、nt和nts处理下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t处理提高12.6%,20.1%和46.6%,说明秸秆覆盖+免耕均有利于提高该轮作系统中土壤有机碳含量并改善碳库质量。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长期施肥对华北平原潮土作物产量及农田养分平衡的影响 [J].
李新旺 ;
门明新 ;
王树涛 ;
齐跃普 ;
许皞 .
草业学报, 2009, 18 (01) :9-16
[2]   退耕草地演替过程中的碳储量变化 [J].
王俊明 ;
张兴昌 .
草业学报, 2009, 18 (01) :1-8
[3]   免耕春小麦套种牧草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J].
毛吉贤 ;
石书兵 ;
马林 ;
朱军 ;
郭飞 ;
买买提.玉山 .
草业科学, 2009, 26 (02) :86-90
[4]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J].
陈尚洪 ;
朱钟麟 ;
刘定辉 ;
舒丽 ;
王昌全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4) :806-809
[5]   保护性耕作下陇东春玉米—冬小麦—夏大豆轮作系统土壤水分动态及水分利用效率 [J].
周少平 ;
谭广洋 ;
沈禹颖 ;
南志标 ;
高崇岳 ;
杨晶 .
草业科学, 2008, (07) :69-76
[6]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黄土丘陵区土壤碳库及其管理指数的影响 [J].
戴全厚 ;
刘国彬 ;
薛萐 ;
余娜 ;
张超 ;
兰雪 .
水土保持研究 , 2008, (03) :61-64
[7]   长江三角洲典型区农田土壤碳氮比值的演变趋势及其环境意义 [J].
齐雁冰 ;
黄标 ;
顾志权 ;
赵永存 ;
孙维侠 ;
王志刚 ;
杨玉峰 .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008, (01) :50-56
[8]   免耕对农牧交错带农田休闲期土壤风蚀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秦红灵 ;
高旺盛 ;
马月存 ;
杨世琦 ;
赵沛义 .
生态学报, 2007, (09) :3778-3784
[9]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J].
谢瑞芝 ;
李少昆 ;
李小君 ;
金亚征 ;
王克如 ;
初震东 ;
高世菊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14-1924
[10]   植被覆盖变化过程中土壤有机碳库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J].
杨渺 ;
李贤伟 ;
张健 ;
薛波 .
草业学报, 2007, (04) :12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