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师的工作创新、跨界与重塑

被引:23
作者
杨韵莹 [1 ]
罗泽兰 [2 ]
董艳 [2 ]
机构
[1] 墨尔本大学教育研究生院
[2]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教育生态系统; 未来教师专业发展; 工作重塑;
D O I
10.13966/j.cnki.kfjyyj.2022.01.005
中图分类号
G451 [教师];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040110 ;
摘要
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引领教育变革创新的战略性技术,如何推动教师主动探索应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自适应教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教师作为未来教育教学工作创新主体,既要发挥基于人工智能协作的创新意识,更要面对AI环境的创造力培养,必须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多元交互,积极跨界,重塑自身的工作态度、角色和工作效能。面对发展迅猛的复杂技术,以及人机协同共存、共融、共生发展的真实需求,未来教师应转变和提升对智能技术的应用意识与能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发展动力,体现自我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43 / 5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循证教学评价:数智化时代下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新取向 [J].
牟智佳 ;
刘珊珊 ;
陈明选 .
中国电化教育, 2021, (09) :104-111
[2]   中国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水平报告 [J].
袁振国 ;
黄忠敬 ;
李婧娟 ;
张静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1, 39 (09) :1-32
[3]   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框架构建 [J].
胡小勇 ;
徐欢云 .
开放教育研究, 2021, 27 (04) :59-70
[4]   人工智能时代“他-我”师生关系的建构——在教育性对话中深化责任、关怀和人格感召 [J].
王果 ;
李建华 .
中国教育学刊, 2021, (07) :40-44
[5]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危机及其重塑 [J].
邹太龙 ;
康锐 ;
谭平 .
当代教育科学, 2021, (06) :88-95
[6]   智能教育应用的人机双向反馈:机理、模型与实施原则 [J].
董艳 ;
李心怡 ;
郑娅峰 ;
翟雪松 .
开放教育研究, 2021, 27 (02) :26-33
[7]   “人工智能+教育”驱动下的教师知识结构重构——论融入伦理的AIPCEK框架及其发展模式 [J].
邓国民 ;
李云春 ;
朱永海 .
远程教育杂志, 2021, 39 (01) :63-73
[8]   多元教育评价助力创新人才培养 [J].
刘嘉 .
人民教育, 2020, (21) :22-29
[9]   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教育的缺失及对策 [J].
任安波 ;
叶斌 .
科学与社会, 2020, (03) :14-21
[10]   整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AI-TPACK):内涵、教学实践与未来议题 [J].
闫志明 ;
付加留 ;
朱友良 ;
段元美 .
远程教育杂志, 2020, 38 (05) :2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