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黄土高原东南部地区末次冰期以来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及其区域性剖面的对比研究

被引:18
作者
张晓
贾鑫
饶志国
董广辉
张东菊
机构
[1]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有机碳同位素; C3/C4植物; 全新世; 末次冰期; 张家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1 [植物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相对黄土高原东部地区而言,处于六盘山以西的陇西黄土高原,其末次冰期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的研究,不仅已开展研究工作的剖面数量相对较少,所得到的结果也不如黄土高原东部地区那样一致。本文对陇西黄土高原东南部边缘区的张家川剖面末次冰期以来的黄土/古土壤地层进行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的分析测试,得到的结果表明该剖面全新世古土壤的总有机质碳同位素相对末次冰期马兰黄土更为偏正,这一结果与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数个剖面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表明该区域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化过程中,C4植物相对丰度有一定程度的上升。进一步将张家川剖面的研究结果与陇西黄土高原其他几个研究剖面进行了对比,发现陇西黄土高原末次冰期以来陆地生态系统中C3/C4植物相对丰度变化情况要比黄土高原东部地区更加复杂,很可能在该区域内部还存在一些地区之间的差异,该区域东部和南部地区全新世相对于末次冰期C4植物相对丰度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而该区域西北部地区则很可能末次冰期至全新世都以C3植物占绝对优势。由于大量现代C3植物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主要响应于降水量的变化,因此,来源于C3植物为绝对优势植被的黄土有机质碳同位素很可能是一个潜在的古降水量的指示器,陇西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序列的有机碳同位素研究还值得进一步加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87 / 19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C3/C4 relative abundance in global terrestrial ecosystem since the Last Glacial and its possible driving mechanisms [J].
Rao ZhiGuo ;
Chen FaHu ;
Zhang Xiao ;
Xu YuanBin ;
Xue Qian ;
Zhang PingYu .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12, 57 (31) :4024-4035
[2]   中新世以来六盘山邻区黄土-红粘土成土碳酸盐碳氧同位素记录及其对C4植物早期扩张的指示 [J].
张瑜 ;
熊尚发 ;
丁仲礼 ;
卢海建 ;
姜文英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5) :800-811
[3]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证据 [J].
刘恋 ;
周鑫 ;
于严严 ;
郭正堂 .
第四纪研究, 2011, 31 (03) :506-513
[4]   荒漠植物红砂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 [J].
马剑英 ;
陈发虎 ;
夏敦胜 ;
金明 ;
赵晖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947-954
[5]   中东亚干旱半干旱区C3植物δ13C值的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响应 [J].
王丽霞 ;
李心清 ;
郭兰兰 .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955-961
[6]   黄土高原西缘末次盛冰期以来古气候演化的有机碳同位素记录 [J].
杨桂芳 ;
彭红霞 ;
黄长生 ;
黄俊华 ;
胡超涌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1) :126-130
[7]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与C3/C4植被类型转换研究 [J].
饶志国 ;
陈发虎 ;
曹洁 ;
张平中 ;
张平宇 .
第四纪研究, 2005, (01) :107-114
[8]   稳定碳同位素在第四纪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J].
王国安 .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471-484
[9]   气候变化对黄土高原末次盛冰期以来的C/C植物相对丰度的控制 [J].
顾兆炎 ;
刘强 ;
许冰 ;
韩家懋 ;
杨石岭 ;
丁仲礼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2003, (13) :1458-1464
[10]   中国北方黄土区C-3草本植物碳同位素组成研究 [J].
王国安 ;
韩家懋 ;
刘东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550-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