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际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45
作者
冯杰 [1 ]
张胜 [1 ]
王涛 [2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2] 西安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能源消耗; 碳排放强度; 中国;
D O I
10.13546/j.cnki.tjyjc.2019.05.031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301.24 [土地开发与利用];
学科分类号
1204 ; 083306 ; 0903 ;
摘要
文章基于1999—2015年中国各省土地利用、能源、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结合土地利用和能源消耗碳排放计算方法、STIRPAT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土地利用(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的碳排放总体以碳吸收为主,并以114.19×104t/a(P<0.001)的线性速率增加。(2)各省由能源消税折算的建设用地碳排放量增加规模较大,呈显著的线性增加趋势(P<0.001),表明短期内通过技术进步推动工业碳减排存在经济发展惯性阻力。(3)建设用地碳排放是中国及其各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主体,土地利用的碳吸收量仅占其5.5%左右。(4)中国及各省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在持续降低,而人均碳排放强度在持续升高。(5)影响中国及各省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因素主要为第二产业产值,其他依次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第三产业产值、人口数量和第一产业产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4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影响的实证分析 [J].
陈嘉雯 ;
陈华超 ;
徐强 .
统计与决策, 2018, 34 (13) :130-134
[2]   我国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与调控 [J].
王喜 ;
张艳 ;
秦耀辰 ;
姜向亚 .
经济地理, 2016, 36 (08) :158-165
[3]   非线性视角下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与区域差异分析 [J].
姜国刚 ;
顾婷婷 ;
赵杨 .
软科学, 2016, 30 (07) :53-57
[4]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J].
冯杰 ;
王涛 .
软科学, 2016, 30 (05) :87-90
[5]   异质性视角下中国省域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孙焱林 ;
何莲 ;
温湖炜 .
工业技术经济, 2016, 35 (04) :117-123
[6]   城镇化对中国碳排放的影响及作用渠道 [J].
张腾飞 ;
杨俊 ;
盛鹏飞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 26 (02) :47-57
[7]   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J].
路正南 ;
郝文丽 ;
杨雪莲 .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 (03) :240-245
[8]   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多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J].
原嫄 ;
席强敏 ;
孙铁山 ;
李国平 .
地理研究, 2016, 35 (01) :82-94
[9]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空间关联 [J].
孙赫 ;
梁红梅 ;
常学礼 ;
崔青春 ;
陶云 .
经济地理, 2015, 35 (03) :154-162
[10]   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性分析 [J].
董锋 ;
徐喜辉 ;
龙如银 ;
韩宇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4, 23 (11) :1526-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