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湖岸线的识别及其对砂体和油气的控制

被引:22
作者
姜在兴
刘晖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关键词
古湖岸线; 识别标志; 储集砂体; 储盖组合; 圈闭; 油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古湖岸线是一定历史时期湖平面与古陆地的交线,即陆上与水下沉积的分界线。古湖岸线的识别过程就是一个沉积环境恢复的过程,识别标志包括地貌特征、特殊岩性、古生物特征、沉积构造、地球化学指标、地震反射特征以及沉积相变等多个方面。沉积盆地中古湖岸线对于砂体和油气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古湖岸线的类型控制了砂体的成因,古湖岸线的位置及迁移控制了砂体的分布和垂向叠加样式;(2)古湖岸线控制了优质储集层的形成与发育,一般情况下水下砂体的储集层物性优于水上砂体;(3)古湖岸线的频繁迁移为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提供良好的沉积条件;(4)古湖岸线附近是地层超覆油气藏、不整合遮挡油气藏及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并且油气藏沿古湖岸线呈现裙带状分布。
引用
收藏
页码:589 / 59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1 条
[1]   稀土元素在湖相沉积中的地球化学分异——以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为例 [J].
张虎才 ;
张文翔 ;
常凤琴 ;
杨伦庆 ;
雷国良 ;
杨明生 ;
蒲阳 ;
类延斌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160-1169
[2]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油层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湖岸线控砂 [J].
李元昊 ;
刘池洋 ;
独育国 ;
王秀娟 ;
黄锦绣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3) :265-274
[3]   坳陷湖盆湖岸线的确定方法——以志丹地区延长组为例 [J].
杨克文 ;
庞军刚 ;
李文厚 .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3) :13-17
[4]   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古高位湖相沉积的分布与特征 [J].
朱大岗 ;
邵兆刚 ;
孟宪刚 ;
雷伟志 ;
王津 ;
韩建恩 ;
余佳 ;
吕荣平 ;
钱程 .
地质通报, 2009, 28 (05) :549-555
[5]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沉积相特征和砂体展布 [J].
郑荣才 ;
王海红 ;
韩永林 ;
王成玉 ;
牛小兵 ;
王昌勇 .
岩性油气藏, 2008, (03) :21-26
[6]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地区长6段古盐度恢复与古环境分析 [J].
文华国 ;
郑荣才 ;
唐飞 ;
郑爱萍 ;
桑廷元 ;
陈守春 ;
李瑰丽 ;
李联新 .
矿物岩石, 2008, (01) :114-120
[7]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变化 [J].
常凤琴 ;
张虎才 ;
陈玥 ;
杨明生 ;
牛洁 ;
樊红芳 ;
雷国良 ;
张文翔 ;
类延斌 ;
杨伦庆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8, (02) :197-204
[8]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沙湾组成藏主控因素 [J].
罗劲 ;
庄新明 ;
韩祥磊 .
新疆石油地质, 2008, (01) :45-47
[9]   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段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盐度分析 [J].
韩永林 ;
王海红 ;
陈志华 ;
王芳 ;
梁晓伟 ;
王成玉 ;
牛小兵 .
岩性油气藏, 2007, (04) :20-26
[10]   湖岸线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关系研究——论“坳陷盆地湖岸线控油”(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 [J].
卫平生 ;
潘树新 ;
王建功 ;
雷明 .
岩性油气藏, 2007, (01) :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