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套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湖泊模拟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

被引:17
作者
杜娟 [1 ,2 ]
文莉娟 [1 ]
苏东生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一维湖泊模型; 高原湖泊; 湖表面温度; 再分析资料校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43.3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081501 ;
摘要
湖泊模式为青藏高原湖-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有效方法,而驱动数据对模拟结果影响显著,但目前用来驱动模式的再分析资料对高原不同地区湖泊的适用性依然不够清楚。利用野外观测数据、M ODIS地表温度数据和WRF耦合的一维湖泊模式,对比分析了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简称ITPCAS)、ERA-Interim和NCEP/NCAR三套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纳木错、班公错和鄂陵湖三个不同深度湖泊的适用性,并对三套再分析资料的准确性进行了初步验证,进一步分析了不同校正方式后的再分析资料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用三套不同再分析资料作为模式驱动数据时,WRF耦合的一维湖泊模型均能够较好地模拟出高原湖泊表面温度的变化,但仍然与MODIS观测结果存在偏差。三套再分析资料中ITPCAS数据集的各气象要素与站点观测更为接近,ERA-Interim数据的向下长波和短波辐射比观测值偏大,NCEP/NCAR数据中的向下长波较观测值偏小而风速偏大。利用站点观测对再分析资料进行校正,ITPCAS数据进行全要素校正前后模拟结果差别不大,ERA-Interim和NCEP/NCAR进行全要素校正后模拟结果准确性显著提高;对于实地观测资料匮乏的地区,单独对ERA-Interim向下短波辐射数据进行校正以及同时对NCEP/NCAR气温和向下长波辐射数据进行校正均能优化湖表面温度的模拟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13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青海湖热力状况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数值研究 [J].
苏东生 ;
胡秀清 ;
文莉娟 ;
赵林 ;
李照国 .
高原气象 , 2018, (02) :394-405
[2]   四套再分析土壤湿度资料在中国区域的适用性分析 [J].
朱智 ;
师春香 ;
张涛 ;
王佳强 .
高原气象 , 2018, (01) :240-252
[3]   青藏高原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J].
韩熠哲 ;
马伟强 ;
王炳赟 ;
马耀明 ;
田荣湘 .
高原气象, 2017, 36 (06) :1477-1486
[4]   WRF湖泊模型对青藏高原纳木错湖的适用性研究 [J].
方楠 ;
阳坤 ;
拉珠 ;
陈莹莹 ;
王君波 ;
朱立平 .
高原气象, 2017, 36 (03) :610-618
[5]   青藏高原东侧MODIS地表温度产品验证 [J].
闵文彬 ;
李跃清 ;
周纪 .
高原气象, 2015, 34 (06) :1511-1516
[6]   青藏高原班公错与达则错水温时间序列分形特征 [J].
肖宇 ;
谢淑云 ;
王明达 ;
贺跃 ;
侯居峙 .
地质科技情报, 2015, 34 (06) :200-206
[7]   云贵高原洱海湖泊效应的数值模拟 [J].
许鲁君 ;
刘辉志 .
气象学报, 2015, 73 (04) :789-802
[8]   青藏高原不同类型湖泊温度季节性变化及其分类 [J].
王明达 ;
侯居峙 ;
类延斌 .
科学通报, 2014, 59 (31) :3095-3103
[9]   黄河源鄂陵湖地区辐射收支和地表能量平衡特征研究 [J].
唐恬 ;
王磊 ;
文小航 .
冰川冻土, 2013, (06) :1462-1473
[10]   一维热扩散湖模式在太湖的应用研究 [J].
古红萍 ;
沈学顺 ;
金继明 ;
肖薇 ;
王咏薇 .
气象学报, 2013, 71 (04) :71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