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

被引:85
作者
苑韶峰
唐奕钰
机构
[1] 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 土地利用; 生态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长江经济带; 全球气候变化;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9.02.023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从经济贡献力、生态承载力及二者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显著,各地级市碳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从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增长量逐渐增大。②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总体呈现正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先增大后减小,碳排放强度空间正相关性增强,集聚状态显著,异质性空间单元增加。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中心位于下游沿海地区,低值集聚中心主要分布在上游及中游地区,低值孤立点和高值孤立点分别分布在中游及中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生态承载系数东高西低、中间最低,两者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耦合协调度上游差异较小,中游及下游地区差异相对较大。④为更好地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土地利用的调控。
引用
收藏
页码:190 / 198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中国区域碳排放差异分析及减排路径研究.[D].佟昕.东北大学.2015, 07
[2]   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程评价及路径探索——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2003—2015年的经验数据 [J].
姚姿臣 .
经济地理, 2018, 38 (03) :46-52
[3]   成都市县域土地利用碳收支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J].
王刚 ;
张华兵 ;
薛菲 ;
甄艳 .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 (07) :1170-1182
[4]   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区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空间格局 [J].
彭文甫 ;
周介铭 ;
徐新良 ;
罗怀良 ;
赵景峰 ;
杨存建 .
生态科学, 2017, (03) :105-114
[5]   国外土地利用与碳排放知识图谱分析——基于CiteSpace软件的计量分析 [J].
张苗 ;
兰梦婷 ;
陈银蓉 ;
袁凯华 .
中国土地科学, 2017, 31 (03) :51-60
[6]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研究误区和未来趋向 [J].
赵荣钦 ;
黄贤金 ;
揣小伟 .
中国土地科学, 2016, 30 (12) :83-92
[7]   我国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的时空分异与调控 [J].
王喜 ;
张艳 ;
秦耀辰 ;
姜向亚 .
经济地理, 2016, 36 (08) :158-165
[8]   中国土地利用碳排放演变与影响因素分析 [J].
冯杰 ;
王涛 .
软科学, 2016, 30 (05) :87-90
[9]   基于碳排放测算的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效率的DEA模型分析与空间分异研究 [J].
朱巧娴 ;
梅昀 ;
陈银蓉 ;
韩啸 .
经济地理, 2015, 35 (12) :176-184
[10]   中国东、中、西地区碳排放空间差异测度及成因研究 [J].
崔维军 ;
李宗锴 .
工业技术经济, 2015, 34 (06) :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