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碳酸盐岩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25
作者
李朋威 [1 ]
金廷福 [2 ]
王果谦 [2 ]
宋金民 [3 ]
罗平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3]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关键词
微生物碳酸盐岩; 烃源岩; 储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微生物岩是沉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与难点,同时,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作为一种新的储层类型,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油气勘探者的关注。在大量资料调研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相关研究成果及其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类型划分、叠层石与凝块石的成因、地史分布、沉积环境等,并简要阐述了微生物碳酸盐岩潜在的生烃潜力以及相关重大的油气发现。微生物碳酸盐岩分布广泛,以中新元古代、寒武纪和早奥陶世最为发育,因此,微生物碳酸盐岩主要发育于较老的地层中,往往埋藏较深。鉴于其潜在的烃源岩与储层以及丰富的油气资源,深层油气勘探潜力巨大。微生物碳酸盐岩类型划分、成因机制、地史分布及其沉积环境的相关研究将对于开展微生物碳酸盐岩烃源岩及其储层的研究并寻找新的微生物碳酸盐岩油气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6 / 7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鲕粒成因研究的新进展 [J].
梅冥相 .
沉积学报, 2012, 30 (01) :20-32
[2]   中国陆上最深井塔深1井寒武系优质储集空间主控因素分析 [J].
孟祥豪 ;
张哨楠 ;
蔺军 ;
田疆 .
断块油气田, 2011, 18 (01) :1-5
[3]   中国叠层石研究进展 [J].
曹瑞骥 ;
袁训来 .
古生物学报, 2009, 48 (03) :314-321
[4]   微生物碳酸盐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J].
韩作振 ;
陈吉涛 ;
迟乃杰 ;
王兆鹏 ;
杨仁超 ;
樊爱萍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9, 29 (04) :29-38
[5]   安徽东至早奥陶世红花园组生物礁:奥陶纪生物大辐射前的微生物礁 [J].
曹隽 ;
刘建波 ;
刘建波 ;
江崎洋一 ;
足立奈津子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45 (02) :279-288
[6]   华北地台中元古代碳酸盐岩中的微生物成因构造及其生烃潜力 [J].
史晓颖 ;
张传恒 ;
蒋干清 ;
刘娟 ;
王议 ;
刘典波 .
现代地质, 2008, (05) :669-682
[7]   地球微生物过程与潜在烃源岩的形成:钙质微生物岩 [J].
杨浩 ;
王永标 ;
陈林 ;
董曼 .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6) :797-802
[8]   从凝块石概念的演变论微生物碳酸盐岩的研究进展 [J].
梅冥相 .
地质科技情报, 2007, (06) :1-9
[10]   前寒武纪叠层石命名和分类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J].
曹瑞骥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3, (02) :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