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的数值模拟及成因探讨
被引:38
作者:

张必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向必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球科学系
来源:
关键词:
数值模拟;
隔档式褶皱;
隔槽式褶皱;
粘聚力差异;
上覆压力;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9.05.011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差分法(FLAC)对"侏罗山式"褶皱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层间粘聚力差异和上覆压力是控制隔档式褶皱、隔槽式褶皱样式的主要因素,即层间的能干性差异和埋深的控制。当地层在埋深较浅时,层间能干性差异对褶皱样式起主控作用,能干性差异小时出现隔槽式褶皱,差异大时出现隔档式褶皱。随着埋深加大,压力逐渐起主要作用,这时仅出现隔槽式褶皱。川东东带褶皱地层总体上层间能干性差异小,因而盖层的深部与浅部皆出现隔槽式褶皱,与模拟结果一致。西带褶皱地层总体层间能干性差异大,因而浅部出现隔档式褶皱。而其深部的下古生界地层主要受上覆压力控制,根据模拟推测应为隔槽式褶皱。
引用
收藏
页码:701 / 7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川东“侏罗山式”褶皱带形成时代:不整合面的证据[J].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 32 - 4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必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 [2] 扬子板块海相中古生界盆地的递进变形改造[J]. 地质通报, 2007, (09) : 1178 - 1188丁道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刘光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吕俊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潘文蕾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3] 湘西花垣—张家界断裂带构造变形特征与ESR定年[J]. 高校地质学报, 2006, (01) : 14 - 21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杨坤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马昌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4] 上扬子地壳区域性地层岩石物性力学参数与滑动层位关系研究[J]. 地质科学, 2005, (04) : 84 - 90孙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金属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朱文斌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金属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郭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金属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赵忠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金属成矿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鄂西—渝东区膝折构造[J]. 石油实验地质, 2005, (03) : 205 - 210丁道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郭彤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翟常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吕俊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 [6] 雪峰山安化—溆浦断裂带变形特征及ESR定年[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3) : 263 - 269杨奎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杨坤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马昌前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7] 中国前陆盆地特征及含油气远景分析[J]. 中国石油勘探, 2004, (02) : 1 - 11+1罗志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李景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孙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大学
- [8] 渝东构造样式分析与成因解析[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4, (01) : 15 - 22徐政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李大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卢文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刘池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地质研究所
- [9] 华南及邻区有序变形及其动力学初探[J]. 地球学报, 2003, (02) : 115 - 120冯向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孟宪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邵兆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王建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朱大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 [10] 纵弯叠加褶皱地区岩石有限应变特征——以川东北地区典型叠加褶皱为例[J]. 地质论评, 2000, (02) : 178 - 185黄继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