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被引:54
作者
亓振 [1 ]
赵广才 [1 ]
常旭虹 [1 ]
王德梅 [1 ]
陶志强 [1 ]
杨玉双 [1 ]
王美 [2 ]
范仲卿 [3 ]
郭明明 [4 ]
王雨 [1 ]
孙通 [1 ]
刘孝成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2] 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
[3]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4] 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关键词
小麦; 子粒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10.16035/j.issn.1001-7283.2016.03.009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所有品系都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供试品系的产量与株高和株高构成指数呈正相关,穗长、单穗重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45 / 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黄淮冬麦区水地小麦高产高效技术模式 [J].
赵广才 ;
朱新开 ;
王法宏 ;
周继泽 ;
李洪文 .
作物杂志, 2015, (01) :163-164
[2]   种植密度对小麦产量和群体质量影响的研究进展 [J].
淮贺举 ;
陆洲 ;
秦向阳 ;
李奇峰 ;
于莹 ;
臧辰龙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9 (09) :1-4
[3]   山东省近年来审定小麦品种农艺和品质性状演变分析 [J].
宋健民 ;
戴双 ;
李豪圣 ;
程敦公 ;
刘爱峰 ;
曹新有 ;
刘建军 ;
赵振东 .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06) :1114-1126
[4]   基因型对小麦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J].
张斯梅 ;
杨四军 ;
顾克军 ;
张恒敢 ;
许博 ;
陈涓 .
江西农业学报, 2013, 25 (03) :1-3+6
[5]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参考 [J].
赵广才 ;
常旭虹 ;
王德梅 ;
杨玉双 .
作物杂志, 2012, (05) :159-160
[6]   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和收获指数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J].
梁云娟 ;
郜庆炉 ;
薛香 .
河南农业科学, 2012, 41 (08) :34-36
[7]   播期密度对不同小麦品种群体茎数及产量的影响 [J].
蒋会利 .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21 (06) :67-73
[8]   山东省区试小麦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J].
赵倩 ;
姜鸿明 ;
孙美芝 ;
李林志 ;
辛庆国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7 (07) :42-45
[9]   中国小麦育种进展与展望 [J].
何中虎 ;
夏先春 ;
陈新民 ;
庄巧生 .
作物学报, 2011, 37 (02) :202-215
[10]   高产小麦几个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J].
慕晓茜 ;
慕美财 ;
刘新程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0, (04) :787-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