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创新与中国高等教育应对(上)

被引:33
作者
刘进 [1 ]
吕文晶 [2 ]
机构
[1]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2] 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创新原理; 高等教育; 学科; 人才培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9.2 [中国]; TP18 [人工智能理论];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081104 ; 0812 ; 0835 ; 1405 ;
摘要
本文基于深度访谈,探究了人工智能创新的学科原理、技术原理、协作原理和产业原理,建构了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市场拉动-环境驱动的人工智能创新过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中国人工智能创新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剖析,对中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创新应对提出了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智能时代的教育 [J].
李德毅 ;
马楠 ;
秦昆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5) :5-10
[2]   创新创业型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J].
陈雯柏 ;
吴细宝 ;
王万森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4) :84-90
[3]   文化·融合·多元:新工科建设的三重向度 [J].
张勇 .
重庆高教研究, 2018, 6 (04) :90-99
[4]   第四次工业革命与人工智能创新 [J].
吕文晶 ;
陈劲 ;
刘进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 (03) :63-70
[5]   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创新人才国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双跨”团队体验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建构 [J].
宋余庆 ;
陈权 ;
刘哲 ;
朱轶 ;
潘天红 ;
刘会霞 .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 (03) :102-108
[6]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程精神 [J].
王宝玺 .
高校教育管理, 2018, 12 (01) :41-47
[7]   智能时代与大学创新人才培养 [J].
马楠 ;
刘元盛 ;
李德毅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6) :164-167
[8]   《华盛顿协议》:内涵阐释与中国实践——兼谈与“新工科”建设的实质等效性 [J].
陈涛 ;
邵云飞 .
重庆高教研究, 2018, (01) :56-64
[9]   智能时代新工科——人工智能推动教育改革的实践 [J].
李德毅 ;
马楠 .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7, (05) :8-12
[10]   面向新工业体系的新工科 [J].
朱正伟 ;
周红坊 ;
李茂国 .
重庆高教研究, 2017, 5 (03) :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