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沉积物粒度分形特征

被引:9
作者
徐方建 [1 ,2 ,3 ]
李安春 [1 ]
李铁刚 [1 ]
陈世悦 [2 ]
邱隆伟 [2 ]
操应长 [2 ]
林承焰 [2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3] 山东省油藏地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粒度; 分形; 东海; 内陆架; EC2005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带的EC2005孔沉积物粒度分形特征以及与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的关系进行了探讨。EC2005孔沉积物粒度在累积含量5%~95%的无标度区间内,统计自相似程度高,具有分形特征。沉积物平均粒径与分维值既存在正相关,也有负相关关系。二者正、负相关关系的分界点表现为平均粒径7.0Φ左右,<7.0Φ时,平均粒径越大,分维值越小;>7.0Φ时,平均粒径越大,分维值越大。该孔沉积物粒度分选系数与分维值呈正相关关系,>7.0Φ较细粒沉积物中二者表现为高度正相关。这是由于沉积物分选系数越小,粒径相对越集中,其形成背景相对简单,自组织程度越高,导致分维值越小。作为重要分界点的平均粒径7.0Φ,实际上主要对应了EC2005孔泥质沉积段和非泥质沉积段的划分点。该孔28.06~0m较均一泥质沉积物具有较小的平均粒径、较低的分选系数以及相对较低的分维值,说明该沉积段自组织程度较高,形成背景相对简单。本文揭示的沉积物粒度分维值与平均粒径存在的正、负相关关系,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存在不同,该方面研究有待于进一步开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038 / 10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Cold event at 5500 a BP recorded in mud sediments on the inner shelf of the East China Sea[J]. 徐方建,李安春,胥可辉,李铁刚,陈世悦,万世明,刘建国.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2009(04)
[2]   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古环境演化 [J].
徐方建 ;
李安春 ;
肖尚斌 ;
万世明 ;
刘建国 ;
张永超 .
沉积学报, 2009, 27 (01) :118-127
[3]   南岭钨矿“五层楼模式”的结构与构式——以粤北始兴县梅子窝钨矿为例 [J].
汪劲草 ;
韦龙明 ;
朱文凤 ;
万方良 ;
莫志明 .
地质学报, 2008, (07) :894-899
[4]   北京市PM10粒度分布分形维数特征 [J].
邵龙义 ;
沈蓉蓉 ;
杨书申 ;
孙珍全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8, (03) :407-411
[5]   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J].
张瑞 ;
汪亚平 ;
高建华 ;
潘少明 ;
张志林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2) :80-91
[6]   庐山JL剖面红土粒度体积分形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J].
姜永见 ;
朱丽东 ;
叶玮 ;
李凤全 ;
李建武 .
山地学报, 2008, (01) :36-44
[7]   长江三峡巴东复杂斜坡系统成因研究 [J].
刘传正 ;
刘艳辉 ;
连建发 .
地质论评, 2006, (04) :510-521
[8]   南京江北地区下蜀黄土粒度分形与全新世环境演变 [J].
毛龙江 ;
刘晓燕 ;
许叶华 .
中国沙漠, 2006, (02) :264-267
[9]   泥石流粒度分维值的初步研究 [J].
倪化勇 ;
刘希林 .
水土保持研究, 2006, (01) :89-91
[10]   南海东部69柱粒度分维指标与气候代用指标的分形比较及其意义 [J].
章伟艳 ;
张富元 ;
章伟德 ;
卢冰 ;
杨克红 ;
赵国军 .
沉积学报, 2005, (04) :696-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