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川西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枯落物持水与土壤渗透性能
被引:11
作者:
霍小鹏
[1
,2
]
李贤伟
[1
]
张健
[1
]
张兴华
[3
]
代杰
[1
]
张良辉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 西南油气田公司安全环保与技术监督研究院
[3] 金堂县林业园林管理局
来源:
关键词:
亚高山;
人工针叶林;
枯落物;
贮水量;
渗透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川西亚高山人工林水源涵养效益评价与林分结构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对该区不同恢复阶段的人工针叶林类型林地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土壤贮水与渗透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蓄积量随林龄增大而增加,排序为:70 a云杉林(F)>40 a云杉林(C)>40 a云杉-落叶松林(E)>55 a云杉林(B)>40 a落叶松林(D)>桦木林(BF)>25 a云杉-落叶松林(A)>灌木林(SF)>裸露地(BL),林地枯落物最大持水量也呈相同的趋势。(2)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有机质与非毛管孔隙度逐渐减小,土壤pH、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变化趋势不明显。(3)在0~30 cm土层,滞留贮水量在363.2~703.7 t/hm2,排序为:E>C>F>SF>D>BF>B>A>BL;最大贮水量在1 229.4~2 315.4 t/hm2,排序为:SF>D>F>E>A>B>BF>C>BL。(4)在0~20 cm土层,初渗率在0.80~25.95 mm/min,排序为:C>D>E>BF>B>SF>F>A>BL;稳渗率在0.55~4.25 mm/min,排序为:BF>E>SF>A>B>F>D>C>BL。(5)各渗透率指标与土壤容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有机质含量、非毛管孔隙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稳渗率与枯落物蓄积量显著正相关(P<0.05)。
引用
收藏
页码:540 / 546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