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塬区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热状况变化特征

被引:10
作者
王春风 [1 ]
刘文兆 [1 ,2 ]
朱元骏 [2 ]
韩晓阳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关键词
温度梯度; 土壤热通量; 反照率; 净辐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2008年长武塬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土壤热状况和太阳辐射观测资料,研究分析了地表反照率、土壤温度梯度、土壤热通量的变化特征以及热通量与净辐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各深度温度最小值出现在2月,2、10、20cm深度处在7月达到最大值,40、80cm深度处在8月达到最大值,冬季冻层深度达30cm多;(2)温度梯度方向分别在2—3月间和8—9月间发生改变。热季土壤温度梯度方向向下时,2~10cm平均梯度大于2~80cm平均梯度,两者均在5—6月间达到最大。冷季土壤温度梯度向上时,2~10cm平均梯度小于2~80cm平均梯度,两者均在11月下旬达到最大;(3)土壤热通量月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梯度变化趋势正好相反;(4)地表反照率在1月达到年最大值0.66,3—9月变化不大,在9月份达到最低值0.14,从10月份开始,上升趋势明显;(5)净辐射日变化可分为净辐射持续增强和减弱两个时间段,同一辐射强度对应的土壤热通量值相差较大,土壤热通量延迟不明显。增强时段净辐射与热通量的相关性(R2=0.76)小于减弱时段的相关性(R2=0.79)。
引用
收藏
页码:130 / 13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祁连山海北地区两种高寒草甸植被类型的土壤热通量比较 [J].
王建雷 ;
李英年 ;
王勤学 ;
杜明远 ;
薛晓娟 ;
张法伟 .
中国农业气象, 2010, 31 (01) :19-24
[2]   金塔绿洲的辐射平衡特征和地表能量研究 [J].
李万莉 ;
吕世华 ;
傅慎明 ;
奥银焕 ;
文莉娟 .
太阳能学报, 2009, 30 (12) :1614-1620
[3]   长武地区土壤导气率及其与导水率的关系 [J].
王卫华 ;
王全九 ;
李淑芹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1) :120-127
[4]   长武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水分深剖面分布特征比较 [J].
武阿锋 ;
刘文兆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9, (05) :133-136
[5]   干旱区绿洲地表反照率不对称观测研究 [J].
文莉娟 ;
吕世华 ;
陈世强 ;
孟宪红 ;
李锁锁 ;
奥银焕 .
太阳能学报, 2009, 30 (07) :953-956
[6]   青藏高原中部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的确立及在数值模式中的应用 [J].
罗斯琼 ;
吕世华 ;
张宇 ;
胡泽勇 ;
马耀明 ;
李锁锁 ;
尚伦宇 .
地球物理学报, 2009, 52 (04) :919-928
[7]   黄河上游地区辐射收支及土壤热状况季节变化特征 [J].
李锁锁 ;
吕世华 ;
奥银焕 ;
尚伦宇 .
太阳能学报, 2009, 30 (02) :156-162
[8]   施肥水平对长武旱塬地冬小麦产量影响的模拟 [J].
王学春 ;
李军 ;
郝明德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8) :45-50
[9]   藏东南高山林线冷杉原始林土壤热通量 [J].
李明财 ;
罗天祥 ;
郭军 ;
何吉成 ;
刘新圣 .
山地学报, 2008, (04) :490-495
[10]   黄土塬区不同地形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J].
李志 ;
刘文兆 ;
王秋贤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6) :130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