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性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成因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米脂地区盒8段为例

被引:7
作者
陈安清 [1 ,2 ]
陈洪德 [1 ,2 ]
林良彪 [1 ,2 ]
侯中健 [1 ,2 ]
向芳 [1 ,2 ]
徐胜林 [1 ,2 ]
王峻 [1 ,2 ]
机构
[1] 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关键词
储层; 非均质性; 成因模式; 基准面旋回; 成岩相; 盒8段; 鄂尔多斯盆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10.03.016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效益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榆林—米脂地区的基准面旋回层序叠加样式与砂体成因、储层物性特征和成岩相组合特征,识别出3种类型的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不同位置和不同沉积体系中发育不同的基准面旋回叠加样式;主要分为压实、压实—胶结和胶结—溶蚀3种成岩相组合;建立了物性向上变化不大、物性向上变差、物性向上变好、物性向上变差后复变好、物性向上变好后复变差和物性变化复杂6种储层非均质性成因模式。基准面旋回变化和成岩作用是岩性油气藏非均质性的主要控制因素。在中期基准面旋回早期,充填在层序界面之上的进积—加积型的分流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发育物性向上变化不大、物性向上变差和物性向上变差后复变好3种成因的非均质性储层为主,非均质性相对较弱,为最有利的储层发育相带。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3+112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石盒子组层序充填样式及过程分析 [J].
陈安清 ;
陈洪德 ;
林良彪 ;
王峻 ;
徐胜林 .
中国地质, 2009, 36 (05) :1046-1054
[2]   鄂尔多斯盆地米脂地区上古生界盒8~上储层成岩作用 [J].
吕瑞文 ;
韩宗元 ;
卢文鹏 ;
张创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47-49+52+113
[3]   民丰洼陷沙三段储层特征与物性影响因素 [J].
刘惠民 ;
黄双泉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9-11+19+111
[4]   基准面旋回格架内三角洲储集砂体的发育特征——以华池油田华152井区长3油组为例 [J].
汤子余 ;
朱锐 ;
李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4) :20-23+112
[5]   印尼Sunda盆地裂陷期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特征 [J].
刘新颖 ;
邓宏文 ;
王红亮 ;
汪生好 ;
邸永香 ;
崔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 (02) :280-288
[6]   陈堡油田陈2断块阜宁组阜三段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J].
陈刚 ;
王正 ;
陈清华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9, 16 (02) :20-23+112
[7]   中国石油重点勘探领域——地质认识、核心技术、勘探成效及勘探方向 [J].
贾承造 ;
赵政璋 ;
杜金虎 ;
赵文智 ;
邹才能 ;
胡素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04) :385-396
[8]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J].
陈安清 ;
陈洪德 ;
向芳 ;
刘文均 ;
侯中健 ;
尚云志 ;
叶黎明 ;
李洁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305-311
[9]   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 [J].
王峰 ;
田景春 ;
谭先锋 ;
陈蓉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7, (02) :82-87
[10]   珠江口盆地珠海组—韩江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非均质性的关系 [J].
柯光明 ;
郑荣才 ;
高红灿 ;
李潇雨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1)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