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证明责任分配之解释基准——以物权法第106条为分析文本

被引:28
作者
徐涤宇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善意取得; 证明责任; 规范目的; 解释基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就证明责任如何分配,学理上存在多种判断基准,以至于引发不同的结论。以物权法第106条的证明责任问题为例,存在"善意推定说"、"善意要件之批评说"、"善意要件之肯定说"等学理争议。就上述学说,需要回到法学方法论的立场进行评判。证明责任的确定,实际上是实体法规范的解释问题,应遵循当代法解释学以规范目的为核心的方法论。也即确定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法解释学操作,应当以规范目的为其基准。这种操作首先是综合各种解释方法,论证物权法第106条的规范目的;其次是从规范目的出发而非拘泥于法条的文义,重新对该条的证明责任分配进行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上述三种学说进行评判。这种分析路径和结论,不仅验证了以规范目的为解释基准的方法论的可行性,而且也实现了证明责任问题与主流法学方法论的合流。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13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2]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 [J].
秦勤 .
人民检察, 2013, (23) :66-69
[3]   论侵权法上抗辩事由的内涵 [J].
王倩 .
现代法学, 2013, 35 (03) :87-94
[4]   论善意取得制度中善意要件的证明 [J].
吴泽勇 .
中国法学, 2012, (04) :149-164
[5]   物权法第106条解释论之基础 [J].
叶金强 .
法学研究, 2010, 32 (06) :55-64
[7]   善意取得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研究 [J].
郑金玉 .
现代法学, 2009, 31 (06) :111-118
[8]   证明责任视野下善意取得之善意要件的制度设计——《物权法》第106条之批评 [J].
徐涤宇 ;
胡东海 .
比较法研究, 2009, (04) :52-66
[9]   论物权法上的权利推定 [J].
朱广新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09, 27 (03) :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