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的内涵、产生及构成要素分析

被引:21
作者
余波
宋艳辉
机构
[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学术话语权; 中国学术话语权; 构成要素; 学术主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32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4 ;
摘要
[目的/意义]学术话语权是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学术权力结构的地位和影响。因此,对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的内涵、产生和构成要素进行全面、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及现实意义。[方法/过程]首先,在明确学术话语权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学术话语权的产生及过程。其次,从学术主体层面,详细分析了学术个体、学术机构和学术国家。最后,对中国学术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有关评价的组织实施要点和评价的局限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中国学术话语权评价涉及多方面的构成要素,主要从学术主体层面将构成要素大致归结为学术引领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1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0 条
[32]   社会学的理论自觉与学术话语权——2010年中国社会学主要观点 [J].
奂平清 .
人民论坛, 2010, (36) :199-201
[33]   挖掘高被引论文有利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J].
韩维栋 ;
薛秦芬 ;
王丽珍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0, (04) :514-518
[34]   公共理性视域中的学术期刊与中国学术话语建构 [J].
韩璞庚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 (11) :82-85
[35]   国际能源技术研究机构合作的可视化分析 [J].
侯剑华 .
情报杂志 , 2009, (05) :8-13
[36]   国际科技政策研究高产国家与机构合作网络 [J].
栾春娟 ;
侯海燕 ;
侯剑华 .
科技管理研究, 2009, 29 (03) :41-43
[37]   一种个人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方法 [J].
郑佳之 ;
张杰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7, 18 (06) :957-960
[38]   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评估 [J].
何学锋 ;
彭超群 ;
张曾荣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05) :400-401
[39]   从文献评价计量指标分析高校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J].
尤力群 ;
袁美英 .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02, 13 (04) :306-309
[40]   中国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现状、问题与对策 [J].
姜万军 .
科学学研究, 1998, (03) :60-6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