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学之问题——中国法律知识谱系的梳理

被引:33
作者
舒国滢 [1 ,2 ]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
[2] 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关键词
律学; 唐律疏议; 翻译法学; 维辛斯基法学; 汉语法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9 [中国法制史];
学科分类号
030102 ;
摘要
中国古代律学是一门独特的法律学问,或者说,它是一门以实用目的为导向的注释律典技术。时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作为中国古代司法官吏必须通晓且在"断狱决讼"中实际应用的专门学问(实用法律技术)走向衰落,代之而起的是趋向现代需要的"新法学"——"翻译法学"。而"新法学"在新的革命政权建立之后其前行步伐却戛然而止,从此,"维辛斯基法学"("斗争法学")大行其道。1977年我国恢复法学教育之后,中国法学面临"法律科学的中国/汉语表达"的使命,其中伴随着理论争论和法学发展道路的选择,这需要考虑的是未来的中国法学要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色,有中国之话语、范畴、方法、当下制度实践经验的总结、案例的积累和理论提炼。
引用
收藏
页码:5 / 25
页数:21
相关论文
共 81 条
[21]  
中国法学史.[M].何勤华; 著.法律出版社.2006,
[22]   刑法教义学的立场和方法 [J].
冯军 .
中外法学, 2014, 26 (01) :172-197
[24]   宪法教义学初阶 [J].
张翔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16-936
[25]   法教义学的应用 [J].
许德风 .
中外法学, 2013, 25 (05) :937-973
[26]   论行政法教义学——兼及行政法学教科书的编写 [J].
王本存 .
现代法学, 2013, 35 (04) :39-46
[27]   波伦亚注释法学派:方法与风格 [J].
舒国滢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3, 31 (03) :33-44
[28]   罗马法学成长中的方法论因素 [J].
舒国滢 .
比较法研究, 2013, (01) :1-42
[29]   形式法治与法教义学 [J].
张翔 .
法学研究, 2012, 34 (06) :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