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滨海湿地退化区鸟类刨坑觅食行为促进植被的恢复
被引:4
作者:
邱冬冬
[1
]
闫家国
[1
]
张树岩
[2
]
左佃龙
[3
]
刘泽正
[1
]
汪方芳
[1
]
王青
[1
]
崔保山
[1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口管理站
[3] 不详
来源: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滨海湿地;
鸟类;
觅食行为;
凹坑微地形;
植被恢复;
促进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鸟类是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能够通过自身行为影响非生物环境以及生物过程的生态系统工程师。了解鸟类在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系统工程效应,对于开展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野外调查研究由灰鹤(Grus grus)和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主导的滨海鸟类的刨坑觅食行为对植被退化区的地形以及土壤环境理化指标的影响,进而促进盐地碱蓬(Suaeda salsa)植被的恢复。结果表明:鸟类在植被退化区的刨坑觅食行为改变了退化区的微地形及土壤环境,使得土壤硬度和土壤盐度显著降低,而土壤含水率和土壤碳氮营养指标则显著高于未经鸟类影响的退化平坦区域;另外,鸟类活动改善的凹坑微地形环境能够显著提高盐地碱蓬的种子保留量、幼苗定植量和成株存活量,有效促进盐地碱蓬在植被退化区域的恢复。通过鸟类改变微地形进而促进植被恢复的启发,提出可以尝试人为模拟改造退化区的微地形环境,以通过人为干预的方式促进滨海湿地退化区的植被恢复,对滨海湿地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49 / 459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