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重叠音系的分布形态学分析

被引:5
作者
胡伟
机构
[1] 长沙理工大学
关键词
词库主义; 分布形态学; 重叠; 调整规则; 语段;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1 [语音]; H146.3 [句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指出词库主义的词库音系学分析无法处理汉语重叠中复杂的音系-形态交互,并首次用反词库主义的分布形态学来解释汉语重叠的各种晦暗现象。本文指出重叠是特定语义特征触发的形态操作或次生说明阶,词根先复制再合并;汉语动词、形容词重叠属"词根+词根"的复合,是语素或词根的重叠。名词和少部分形容词重叠则属派生,复式可看成指小后缀。依据分布形态学,本文提出非显性、循环性功能语类v诱发的轻声调整规则,以解释形容词和动词重叠复式声调的不同,又用词内语段理论解释了"动词叠词+宾语"中的复式两读现象。汉语的非宾格vP是语段,其中心语TRANS将调整性轻声规则的诱端和靶端分隔在不同语段。
引用
收藏
页码:215 / 228+256 +256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在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名物化现象再思考 [J].
伍雅清 ;
杨彤 .
语言科学, 2015, 14 (05) :473-482
[2]   原生重叠和次生重叠:重叠式历时来源的多样性 [J].
刘丹青 .
方言, 2012, (01) :1-11
[3]   汉语及物句和非宾格句中宾语的题元角色、格位形式和语类性质研究 [J].
马志刚 .
语言与翻译, 2011, (02) :5-13
[4]   形容词、动词重叠对语义认知的影响 [J].
王贤钏 ;
张积家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 (04) :48-54
[5]   动词重叠研究的方言视角 [J].
王红梅 .
方言, 2009, 31 (02) :140-144
[6]   汉语保留宾语结构的句法生成机制 [J].
潘海华 ;
韩景泉 .
中国语文, 2008, (06) :511-522+575
[7]   对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表轻微程度的重新审视 [J].
陈光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 (01) :35-41
[8]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的)”功能探微[J]. 吴仁.南开语言学刊. 2006(01)
[9]   音高和时长在普通话轻声知觉中的作用 [J].
王韫佳 .
声学学报, 2004, (05) :453-461
[10]   现代汉语的反复体 [J].
钱乃荣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0, (04)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