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富硒方法对茶油品质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15
作者
王彦花 [1 ,2 ]
刘娟 [1 ,2 ]
马小灵 [1 ,2 ]
蒋晶明 [3 ]
吴立潮 [1 ]
刘芳 [2 ]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教育部经济林培育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三门江林场
[3]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
关键词
茶油; 富硒; 品质特性; 功能性成分;
D O 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7.05.002
中图分类号
TS225.1 [植物油];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以施肥富硒与生物化学富硒两种方法制得的富硒茶油为样本,测定硒含量、感官品质、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及功能性成分,探讨两种富硒方法对茶油的品质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施肥富硒法、生物化学富硒法茶油的硒含量分别提高至0.11 mg/kg及0.49 mg/kg,达到了我国相关富硒标准,生物化学方法的富硒效果比施肥富硒更显著;施肥富硒方法所得茶油具有更好的感官品质;两种富硒方法均降低了茶油的酸值、过氧化值,对茶油的碘值、皂化值、脂肪酸组成无明显影响;两种富硒方法对茶油中豆甾醇含量、谷甾醇含量及茶多酚含量整体上无明显影响,但生物化学富硒方法制得的茶油中α-生育酚及角鲨烯含量明显降低。总的来讲,两种富硒方法均显著提高了茶油硒含量,达到了富硒水准,其中施肥富硒方法富硒周期长,所得茶油具有更好的感官品质;生物化学富硒方法更快捷、效果更显著,但对茶油中的部分功能性成分造成了破坏。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施肥富硒对茶油主要化学特性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附视频 [J].
马小灵 ;
唐维龙 ;
刘洁 ;
刘娟 ;
吴立潮 ;
刘芳 .
食品科技, 2015, (11) :148-154
[2]   不同喷硒时期与浓度对富硒大米的影响 [J].
梁安 ;
胡宝期 ;
冼承斌 ;
刘逊忠 .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11) :20+22-20
[3]   硒肥对马铃薯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J].
殷金岩 ;
耿增超 ;
李致颖 ;
李慧娟 .
生态学报, 2015, 35 (03) :823-829
[4]   富硒茶油的硒含量对其品质及功能性成分的影响 [J].
宋亚蕊 ;
蒋新革 ;
彭邵锋 ;
李福初 ;
刘娟 ;
陈冬 ;
吴立潮 ;
刘芳 .
中国食品学报, 2015, 15 (01) :142-149
[5]   富硒油茶籽主要营养成分及富硒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J].
宋亚蕊 ;
刘娟 ;
彭邵锋 ;
李福初 ;
刘芳 ;
吴立潮 .
中国油脂, 2014, 39 (10) :39-44
[6]   富硒茶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分析及氧化稳定性探究 [J].
刘娟 ;
宋亚蕊 ;
唐维龙 ;
李福初 ;
陈冬 ;
吴立潮 ;
刘芳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4, 40 (04) :82-86
[7]   富硒茶油的研究进展 [J].
宋亚蕊 ;
刘芳 ;
刘洁 ;
陈冬 ;
吴立潮 .
食品工业科技, 2013, 34 (09) :396-399
[8]   活性硒元对油茶产量的影响及其在果实中的分布 [J].
秦洁 ;
陈永忠 ;
李福初 ;
吴立潮 ;
彭邵锋 ;
李婷 .
经济林研究, 2012, 30 (02) :68-72
[9]   硒的生理保健功能及富硒花生研究 [J].
张忠信 ;
张新友 ;
汤丰收 ;
董文召 ;
秦利 ;
臧秀旺 ;
徐静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2, 18 (02) :61-63
[10]   外源硒对发芽大豆脂肪酸与蛋白质氨基酸组成及营养价值的影响 [J].
马艳弘 ;
周剑忠 ;
黄开红 ;
王英 ;
李莹 .
江苏农业学报, 2011, (03) :65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