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江断裂中段及邻区构造应力场分布特征

被引:14
作者
林向东 [1 ,2 ]
徐平 [3 ,2 ]
武敏捷 [2 ]
武安绪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 北京市地震局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
小江断裂中段;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反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利用小江断裂及邻区1998年1月~2007年9月发生的613个ML≥2.5地震的垂直向直达SV波和P波地动位移振幅比计算得出了这些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根据区域构造对小江断裂中段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进行了分区。以小江断裂为界,将小江断裂中段及其邻区分为A、B(包含小江断裂带)两个区,为了研究断裂带上的应力特征,又将小江断裂带区域划分出来进行独立分析;同时采用网格1°×1°,以及0.5°空间滑动分区的办法进行研究。分析了该区震源机制解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应力张量反演方法,对研究区域的应力场进行反演。结果表明:①小江断裂中段及邻区的断层错动方式主要以走滑为主,A区、B区和断裂带区域走滑断层分别占81.28%、69.63%、72.97%。②A区的最大主应力σ1方位大致为NNW向,B区和断裂带区的最大主应力σ1方位大致为NWW向;从应力结构来看,应力以水平作用为主,走滑特征明显。③在整个滇中块体,应力场的主体方位由NNW向变为NWW向。但在元谋断裂以东,普渡河断裂以西的区域,主压应力方位表现出明显的南北向滑移,而在小江断裂区域主压应力则主要为NW向。从小江断裂继续往东的滇东块体上,应力场主压应力方位为NW-NNW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92 / 20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动力学意义 [J].
崔效锋 ;
谢富仁 ;
张红艳 .
地震学报, 2006, (05) :451-461
[2]   昆明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J].
王绍晋 ;
龙晓帆 ;
余庆坤 .
地震研究, 2005, (02) :178-184
[3]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J].
程万正 ;
刁桂苓 ;
吕弋培 ;
张永久 ;
李桂芳 ;
陈天长 .
地震地质, 2003, (01) :71-87
[4]   滇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J].
谢富仁 ;
苏刚 ;
崔效锋 ;
舒赛兵 ;
赵建涛 .
地震学报, 2001, (01) :17-23
[5]   由多个小震推断的青甘和川滇地区地壳应力场的方向特征 [J].
许忠淮 ;
汪素云 ;
黄雨蕊 ;
高阿甲 ;
金小锋 ;
常向东 .
地球物理学报, 1987, (05) :476-486
[6]   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板内强震活动 [J].
阚荣举 .
地震研究, 1980, (03) :45-59
[7]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J].
阚荣举 ;
张四昌 ;
晏凤桐 ;
俞林胜 .
地球物理学报, 1977, (02) :96-109
[8]  
小江活动断裂带[M]. 地震出版社 , 宋方敏等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