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夏季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

被引:21
作者
黄楚惠 [1 ,2 ]
李国平 [3 ]
牛金龙 [4 ]
赵福虎 [5 ]
张虹 [5 ]
何钰 [6 ]
机构
[1] 四川省气象台
[2] 高原与盆地暴雨旱涝灾害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3]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4] 成都市气象局
[5] 重庆市气象台
[6] 云南省气象台
关键词
移出型高原低涡; 降雨; 环流特征; 西太副高指数;
D O I
10.16032/j.issn.1004-4965.2015.06.011
中图分类号
P434 [大气环流];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近30年(1981—2010年)历史天气图、MICAPS资料以及台站降雨资料,对6—8月移出型高原低涡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我国降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初步分析了不同路径移出型高原低涡的环流形势及降雨分布。结果表明:近30年来平均每年有9个高原低涡能够移出高原而发展,移出型高原低涡涡源主要在西藏改则、安多和青海沱沱河以北以及曲麻莱附近,并以东移为主,占移出型高原低涡的58.2%,而东北移和东南移的分别占25.5%和13.8%,其它路径占2.5%。东移路径移出型高原低涡频次与长江流域中上游、黄河流域上游及江淮地区的降雨有较好的正相关;东北移路径移出型低涡频次与长江流域上游、黄河流域以及东北降雨相关较好;东南移路径移出型低涡频次与高原东南侧及长江流域的降雨有较好正相关。各路径移出型低涡的降雨合成分析距平异常大值区分布与各路径正相关分布一致,且降雨异常大值中心与正相关大值中心相对应。利于高原低涡移出并发生降雨的500 h Pa异常环流形势为:东移路径,中高纬异常环流型为"西高东低"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西太副高)强度偏弱且位置偏东、偏南,低涡降雨带维持在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之间;东北移路径,中高纬异常环流型仍为"西高东低"型,西太副高强度偏强且位置偏北、偏东,雨带维持在黄河流域及东北地区;东南移路径,为"两高夹一低"异常型环流,西太副高强度较强且位置偏西、偏南,降雨带位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827 / 8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基于NCEP资料的近30年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气候特征 [J].
李国平 ;
赵福虎 ;
黄楚惠 ;
牛金龙 .
大气科学 , 2014, (04) :756-769
[2]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对高原低涡的调制作用 [J].
赵福虎 ;
李国平 ;
黄楚惠 ;
刘晓冉 .
热带气象学报, 2014, 30 (01) :119-128
[3]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高原低涡东移模拟的影响 [J].
周强 ;
李国平 .
高原气象, 2013, 32 (02) :2334-2344
[4]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对降水影响的统计分析 [J].
郁淑华 ;
高文良 ;
彭骏 .
高原气象, 2012, 31 (03) :592-604
[5]   加热和水汽对两例高原低涡影响的数值试验 [J].
宋雯雯 ;
李国平 ;
唐钱奎 .
大气科学 , 2012, (01) :117-129
[6]   一次高原低涡东移引发四川盆地强降水的湿螺旋度分析 [J].
黄楚惠 ;
李国平 ;
牛金龙 ;
罗玲 ;
张卫 .
高原气象, 2011, 30 (06) :1427-1434
[7]   夏季青藏高原低涡的切向流场及波动特征分析 [J].
陈功 ;
李国平 .
气象学报, 2011, 69 (06) :956-963
[8]  
Diagnostic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Mechanism for a Vortex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June 2008[J]. 李论,张人禾,温敏.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1(04)
[9]   青藏高原低涡活动的统计研究 [J].
王鑫 ;
李跃清 ;
郁淑华 ;
蒋兴文 .
高原气象 , 2009, (01) :64-71
[10]   近年来影响我国东部洪涝的高原东移涡环流场特征分析 [J].
郁淑华 ;
高文良 ;
顾清源 .
高原气象, 2007, (03) :466-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