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7 条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须一、三和五段天然气源内成藏潜力与有利区评价
被引:67
作者: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卞从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徐春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王红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王铜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施振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与生产公司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源内成藏;
有利地区;
须家河组;
四川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前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勘探和发现主要集中于须二、四、六段,气藏总体表现出充满度不高、低部位含水饱和度偏高、储量动用比例偏低、储集层含气范围有限的特点,须一、三、五段则被作为烃源岩。在对须一、三、五段进行成藏条件研究和已知出气点解剖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川西北、川西南和川中部分地区须一、三、五段发育规模较大的砂体,各段有利含气面积约5 000~11 000 km2,储集层连续性较好,单层延伸长度达15~20 km,具备源内成藏的有利条件,可形成岩性或构造-岩性圈闭气藏,比须二、四、六段的成藏潜力和丰度更好,经勘探可形成工业规模的天然气储量,今后应该加强上述地区须一、三、五段源内天然气成藏研究与勘探力度,尤其是须三和须五段。图8表4参19
引用
收藏
页码:385 / 3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藏大范围成藏机理与富集条件
[J].
赵文智
;
王红军
;
徐春春
;
卞从胜
;
汪泽成
;
高晓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46-157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王红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徐春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卞从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汪泽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高晓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公司
[2]
沉积环境和层序地层对次生孔隙发育的影响——以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碎屑岩储集层为例
[J].
黄洁
;
朱如凯
;
侯读杰
;
阮伟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0, 37 (02)
:158-166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朱如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侯读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连续型”气藏及其大气区形成机制与分布——以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大气区为例
[J].
邹才能
;
陶士振
;
朱如凯
;
袁选俊
;
李伟
;
张光亚
;
张响响
;
高晓辉
;
刘柳红
;
徐春春
;
宋家荣
;
李国辉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307-319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陶士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朱如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袁选俊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光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响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高晓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徐春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宋家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李国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4]
中国致密砂岩煤成气藏地质特征及成藏过程——以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与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J].
张水昌
;
米敬奎
;
刘柳红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3)
:320-330

张水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米敬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陶士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5]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沉积体系与有利储集层分布
[J].
朱如凯
;
赵霞
;
刘柳红
;
王雪松
;
张鼐
;
郭宏莉
;
宋丽红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9, 36 (01)
:46-55

朱如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赵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刘柳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王雪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张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郭宏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宋丽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6]
中国中、低丰度大油气田基本特征及形成条件
[J].
赵文智
;
汪泽成
;
王红军
;
王兆云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8, 35 (06)
:641-650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汪泽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王红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王兆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7]
砂岩透镜体油气成藏机理初探
[J].
赵文智
;
邹才能
;
谷志东
;
陶士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03)
:273-284

赵文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谷志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陶士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8]
砂岩透镜体成藏的动力学机制
[J].
李明诚
;
单秀琴
;
马成华
;
胡国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2)
:209-215

李明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单秀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中国地质大学

马成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地质大学

胡国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廊坊分院 中国地质大学
[9]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的划分对比及沉积演化
[J].
刘金华
;
张世奇
;
孙耀庭
;
魏垂高
.
地层学杂志,
2007, (02)
:190-196

刘金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耀庭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胜利油田地质科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10]
利用核磁共振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
[J].
陈冬霞
;
庞雄奇
;
姜振学
;
苗盛
;
张俊
;
田丰华
.
地质学报,
2006, (03)
:432-438

陈冬霞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庞雄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姜振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苗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渗流所 中国石油大学教育部石油与天然气成藏机理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