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碳密度和碳贮量研究

被引:6
作者
李强 [1 ]
马明东 [2 ]
陈暮初 [1 ]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分校
关键词
森林类型;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C/N; 中亚热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了地处中亚热带的都江堰灵岩山的4种森林类型土壤的有机碳(SOC)密度、碳贮量及其相关规律。结果表明:4种森林类型及不同土层SOC含量和SOC密度均差异显著。随土层深度增加,SOC含量和密度逐渐减小。柳杉林、银杏林、杉木+喜树混交林和楠木林土壤的SOC含量分别为12.26、12.40、11.88和9.33 g.kg-1,SOC密度分别为15.59、15.20、15.03和8.11 kg.m-2。4种林地碳贮存较高,平均碳贮量134.83 t.hm-2,说明灵岩山土壤有机碳累积丰富,而不同林分差异较大。SOC含量与全N含量呈极显著相关,线性回归拟合较好,说明土壤中碳素的贮存与氮素密切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储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 [J].
陶贞 ;
沈承德 ;
高全洲 ;
孙彦敏 ;
易惟熙 ;
李英年 .
地理学报, 2006, (07) :720-728
[2]   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 [J].
胡会峰 ;
王志恒 ;
刘国华 ;
傅伯杰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6, (04) :539-544
[3]   中国东部地区典型森林类型土壤有机碳储量分析 [J].
张城 ;
王绍强 ;
于贵瑞 ;
何洪林 ;
张文娟 ;
王伯伦 ;
陈庆美 ;
吴志峰 .
资源科学, 2006, (02) :97-103
[4]   东北东部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贮量和碳通量 [J].
杨金艳 ;
王传宽 .
生态学报, 2005, (11) :83-90
[5]   季风常绿阔叶林恢复演替系列地下部分碳平衡及累积速率 [J].
周国逸 ;
周存宇 ;
LiuShuguang ;
唐旭利 ;
欧阳学军 ;
张德强 ;
刘世忠 ;
刘菊秀 ;
闫俊华 ;
温达志 ;
徐国良 ;
周传艳 ;
罗艳 ;
官丽莉 ;
刘艳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06) :502-510
[6]   不同植物过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和含水量研究 [J].
李鸿博 ;
史锟 .
大连铁道学院学报, 2005, (01) :92-95
[7]   潮棕壤不同利用方式有机碳剖面分布及碳储量 [J].
姜勇 ;
张玉革 ;
梁文举 ;
闻大中 .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03) :544-550
[8]   几种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研究 [J].
李跃林 ;
胡成志 ;
张云 ;
文锦柱 .
福建林业科技, 2004, (04) :4-7
[9]   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 [J].
方晰 ;
田大伦 ;
项文化 ;
雷丕峰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04) :60-65
[10]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J].
田大伦 ;
方晰 ;
项文化 .
生态学报, 2004, (11) :2382-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