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对煤层气井产气通道的影响分析

被引:54
作者
张芬娜 [1 ]
綦耀光 [1 ]
徐春成 [1 ]
孟尚志 [2 ]
刘冰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机电工程学院
[2]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
煤层气井; 煤粉; 产气通道; 产气潜能;
D O I
10.13247/j.cnki.jcumt.2013.03.015
中图分类号
TD84 [煤及油页岩地下气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Kozeny的毛细管岩石模型,建立煤粉影响后产气通道渗透率的模型;分析煤粉对产气通道渗透率和导流能力的影响,在以往渗流观点基础上,研究煤层气沿产气通道渗流模式,依据该渗流模式运用分段方法建立煤储层整体压降模型,探讨煤粉对煤层气井产气潜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煤粉影响后近井地带产气通道的渗透率与煤粉颗粒粒径大小和填充率有关,远井地带产气通道的渗透率与煤粉的堵塞程度有关.随着煤颗粒粒径的增大,堵塞程度的增加,产气通道的渗透率减少.在填充煤粉颗粒粒径由0.01mm增大到0.3mm后,产气通道的渗透率由569.96μm2减少到30.91μm2;在粒径比不变的情况下,当填充率小于1时,填充率对产气通道的渗透率影响较小,当填充率大于1时对产气通道的渗透率影响较大;随着沉积厚度的增加,裂缝的等效裂宽越小,压裂裂缝的导流能力减少,导流能力随沉积厚度的变化呈线性递减关系.煤粉在产气通道内的填充沉积不仅使煤储层整体压降程度变小,而且使煤层气的有效解吸面积变小,进而影响煤层气的产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28 / 43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煤层气储层煤粉运移规律试验研究 [J].
张公社 ;
田文涛 ;
陶杉 ;
白建梅 ;
石惠宁 ;
程浩 .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1, 33 (09) :105-108+168
[2]   突出煤层穿层钻孔孔群增透技术及应用 [J].
周红星 ;
程远平 ;
刘洪永 ;
郭品坤 ;
王立国 .
煤炭学报, 2011, 36 (09) :1515-1518
[3]   煤层气水平井煤粉产生机理及控制措施 [J].
刘升贵 ;
贺小黑 ;
李惠芳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0 (04) :508-512
[4]   阜新盆地煤层气渗流规律实验 [J].
张先敏 ;
冯其红 ;
陈东 ;
黄勇 .
重庆大学学报, 2011, 34 (04) :58-61
[5]   煤层气井水力压裂压力曲线分析模型及应用 [J].
徐刚 ;
彭苏萍 ;
邓绪彪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11, 40 (02) :173-178
[6]   煤层气的解吸/吸附机理研究综述 [J].
刘曰武 ;
苏中良 ;
方虹斌 ;
张钧峰 .
油气井测试, 2010, 19 (06) :37-44+83
[7]   高闭合压力裂缝导流能力变化规律理论推导 [J].
沈宝明 ;
冯彬 ;
李治平 ;
王文霞 ;
刘刚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10, 34 (06) :83-86+124
[8]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条件 [J].
张松航 ;
汤达祯 ;
唐书恒 ;
许浩 ;
张彪 ;
陈贞龙 .
煤炭学报, 2009, 34 (10) :1297-1304
[9]   煤粉产出对高煤阶煤层气井产能的影响及其控制 [J].
陈振宏 ;
王一兵 ;
孙平 .
煤炭学报, 2009, 34 (02) :229-232
[10]   提高我国煤层气采收率的主要技术分析 [J].
饶孟余 ;
张遂安 ;
商昌盛 .
中国煤层气, 2007, (02)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