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适生植物固碳增汇策略

被引:19
作者
吴沿友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喀斯特; 适生植物; 碳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通过分析喀斯特地区的土壤化学性质,明确了喀斯特地区植物的固碳增汇的限制因素为岩溶干旱、低营养、高pH、高重碳酸盐等。通过对喀斯特适生植物和非适生植物的无机碳源、氮源的利用以及对低营养的响应差异分析,总结出了喀斯特适生植物交替、高效利用碳酸氢根离子作碳源的开源固碳增汇策略,以较低的营养成本获取较高的光合固碳能力的低成本倍增固碳增汇策略,以及掠夺式吸收限制性的铵态氮和补偿式吸收硝态氮来实现固碳增汇作用的以氮增汇策略等;提出了喀斯特适生植物固碳增汇能力的利用途径,可最大限度挖掘出喀斯特地区植物的固碳增汇潜能。
引用
收藏
页码:461 / 46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6 条
[1]   喀斯特地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幼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 [J].
田大伦 ;
王新凯 ;
方晰 ;
闫文德 ;
宁晓波 ;
王光军 .
林业科学, 2011, 47 (09) :7-14
[2]   退化草地碳动态及固碳潜力 [J].
刘合满 ;
曹丽花 .
中国农学通报, 2011, (22) :11-15
[3]   区域尺度陆地生态系统固碳速率和增汇潜力概念框架及其定量认证科学基础 [J].
于贵瑞 ;
王秋凤 ;
刘迎春 ;
刘颖慧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07) :771-787
[4]   植物利用碳酸氢根离子的特征分析 [J].
吴沿友 ;
邢德科 ;
刘莹 .
地球与环境, 2011, 39 (02) :273-277
[5]   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固碳增汇效应研究——基于实地监测数据的分析 [J].
陈伟杰 ;
熊康宁 ;
任晓冬 ;
周文龙 .
中国岩溶, 2010, 29 (03) :229-238
[6]  
喀斯特木论自然保护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J]. 刘璐,曾馥平,宋同清,彭晚霞,王克林,覃文更,谭卫宁.应用生态学报. 2010(07)
[7]   哀牢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乔木碳储量及固碳增量 [J].
张鹏超 ;
张一平 ;
杨国平 ;
郑征 ;
刘玉洪 ;
谭正洪 .
生态学杂志, 2010, 29 (06) :1047-1053
[8]   广西主要人工林类型固碳成本核算 [J].
张治军 ;
张小全 ;
朱建华 ;
罗云建 ;
侯振宏 ;
褚金翔 .
林业科学, 2010, 46 (03) :16-22
[9]   喀斯特地区植物钙含量特征与高钙适应方式分析 [J].
姬飞腾 ;
李楠 ;
邓馨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9, (05) :926-935
[10]   营养液pH对3种藤本植物生长和叶绿素荧光的影响 [J].
吴沿友 ;
邢德科 ;
朱咏莉 ;
梁铮 .
西北植物学报, 2009, (02) :338-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