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流域晚粳稻地方种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

被引:14
作者
沈新平 [1 ]
沈明星 [2 ]
顾丽 [1 ]
龚丽萍 [1 ]
季红娟 [1 ]
姚月明 [2 ]
王建平 [2 ]
高飞 [1 ]
顾芹芹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江苏省太湖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太湖流域; 地方种; 晚粳稻; 植株性状; 品质; 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对368份太湖地区晚粳稻地方种材料的植株及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与测定,结果表明种质间的性状均有极显著差异。植株形态及穗粒特性中,株高的变化从120.5160.5cm,每穗总粒数变化在69.9144.0粒/穗,千粒重的极差达10.7g。在品质性状上,整精米率变化在50.05%77.05%间,垩白率、垩白度平均48.31%、5.36%,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分别变化在12.8%25.8%、7.55%14.55%,平均分别为17.5%、9.42%,总体加工、蒸煮品质较优,外观品质较差。不同级分的种质资源数量的分布总体上亦呈正态分布的特征,如株高主要集中在137cm左右,占41.7%,每穗总粒数主要分布在92.3110.0粒/穗间,占57.2%,千粒重主要在27.028.0g间,占41.7%。种质材料的植株及品质性状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穗粒性状、品质性状、植株形态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02、1.87、1.54。种质资源材料中共有15个大穗型种质,穗粒数超过了140粒/穗,如天下第一种、千斤稻、晚慢种等,还有一些穗粒数低于70粒/穗的小穗型品种,如白叠谷、硬头颈、绿种等,直链淀粉含量≤15%的种质有22个,如来自吴江的田鸡青、野凤凰,也有一些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种质材料,如矮土种、红芒种、木樨球和野稻。优质加工、外观品质的种质资源数量较少,吴江的晚洋稻、野凤凰两个材料属于低直链淀粉含量并且加工、外观品质为优质的种质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特种稻种质资源研究进展与展望 [J].
全东兴 ;
韩龙植 ;
南钟浩 ;
元东林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4, (03) :227-232
[2]   太湖地区水稻地方品种籼粳分类方法的比较 [J].
汤陵华 ;
孙加祥 ;
宇田津徹朗 ;
佐藤洋一朗 .
江苏农业学报, 2003, (03) :139-144
[3]   表型水平上检验水稻核心种质的参数比较 [J].
张洪亮 ;
李自超 ;
曹永生 ;
裘宗恩 ;
余萍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3, (02) :252-257
[4]   农作物遗传多样性农家保护的现状及前景 [J].
卢宝荣 ;
朱有勇 ;
王云月 .
生物多样性, 2002, (04) :409-415
[5]   云南地方稻种不同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J].
曾亚文 ;
申时全 ;
李自超 ;
张洪亮 ;
文国松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05) :385-388+392
[6]   云南稻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J].
李自超 ;
张洪亮 ;
曾亚文 ;
申时全 ;
孙传清 ;
王象坤 .
作物学报, 2001, (06) :832-837
[7]   国内外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J].
刘澍才 ;
吴燕 .
杂粮作物, 2001, (03) :26-27
[8]   作物种质资源学科的发展和展望 [J].
董玉琛 .
中国工程科学, 2001, (01) :1-5+43
[9]   中国粳稻地方种资源核心样品的构建方法研究 [J].
魏兴华 ;
汤圣祥 ;
余汉勇 ;
江云珠 ;
裘宗恩 .
中国水稻科学, 2000, (04) :46-49
[10]   普遍野生稻和亚洲栽培稻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J].
孙传清 ;
王象坤 ;
吉村淳 ;
岩田伸夫 .
遗传学报, 2000, (03) :227-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