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品质微量测定方法的评价

被引:11
作者
王世杰 [1 ]
林作楫 [2 ]
吴政卿 [2 ]
李保云 [1 ]
王美芳 [2 ]
刘广田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2] 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
关键词
小麦; 品质性状; SIG; GMP; 粉质指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11 [面粉工业];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解小麦品质微量测定方法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方面应用的效果,本文选择了黄淮冬麦区和部分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面筋强度不同、又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以及若干个苗头品系共30份材料,在同一条件下种植和制粉测定,相关分析表明:①HMW-GS评分是反映蛋白质质量的指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和GMP为受蛋白质质量影响更大的指标;SIG和SDS沉降值是受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共同影响的指标。②吸水率既受蛋白质数量影响又与硬度有更强的相关性。③白度与硬度和吸水率呈极显著的负相关。综上所述,本文指出:①当仅用单一微量测定方法对小麦面粉品质进行综合评价时,以SIG(谷蛋白溶涨指数)较为理想。②弱化度反映的信息优于稳定时间,在小麦品质育种和食品加工中都应重视。③籽粒硬度是国际小麦分类的主要指标,在国内尚缺硬度测定仪器时,可先用吸水率代之。④由于面粉白度与硬度呈负相关,在硬麦育种中应注意加强对亲本和后代白度的适当选择。
引用
收藏
页码:124 / 12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