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表热红外辐射与钻孔应变的关系探索

被引:7
作者
陈顺云 [1 ]
马瑾 [1 ]
刘培洵 [1 ]
刘力强 [1 ]
蒋靖祥 [2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关键词
热红外辐射; 应变张量; 钻孔应变; 温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 [地震观测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热红外辐射与构造变形之间的关系属于热红外遥感在地震研究中深入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研究还不够充分.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根据新疆10余年钻孔应变和热红外遥感资料,结合理论分析,对地表热红外辐射与钻孔应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索,获得了3方面认识:(1)根据实测资料,从变化趋势看,应变变化时,热红外辐射也随之变化.应变变化幅度大,热红外辐射变化也强.(2)张量分解可作分析三维情况下应变与温度(热辐射)间变化关系的一条新思路.一般情况,应变分为体积变化和形状变化.两种情况下,热红外辐射与应变的关系各有不同.实测资料显示:以体积变形为主时,NS和EW两方向的应变与热辐射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以形状改变为主时,应变与热红外辐射在一方向上的变化趋势一致,另一方向则相反.(3)找到了体应变与温度变化之间的理论关系.弹性变形情况下,体应变变化(Δθ)与温度变化(ΔT)之间存在明确的线性关系:ΔT=aTΔθ,其中a为常数,T为初始温度.换言之,热红外辐射的变化与体应变的变化成正比,这与实际结果相符.总之,分析表明热红外辐射与地应变间存在密切关系,结果可为利用卫星热红外遥感信息探测现今构造活动提供一定的理论及野外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45 / 15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压性雁列构造变形过程中热场演化的实验研究 [J].
刘培洵 ;
马瑾 ;
刘力强 ;
马胜利 ;
陈国强 .
自然科学进展, 2007, (04) :454-459
[2]   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小波分析及其在现今构造活动研究中的意义 [J].
陈顺云 ;
刘培洵 ;
刘力强 ;
马瑾 ;
陈国强 .
地球物理学报, 2006, (03) :824-830
[3]   卫星热红外信息与断层活动关系讨论 [J].
马瑾 ;
汪一鹏 ;
陈顺云 ;
刘培洵 ;
刘力强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2) :1467-1475
[4]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的实地相对标定 [J].
邱泽华 ;
石耀霖 ;
欧阳祖熙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5, (01) :118-122
[5]   新疆分量式钻孔应变阶变异常的统计特征及其在地震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J].
蒋靖祥 ;
尹光华 ;
王在华 ;
王新刚 ;
唐小勇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4, (23) :4072-4078
[6]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J].
邱泽华 ;
石耀霖 .
地震学报, 2004, (05) :481-488+567
[7]   中国地表亮度温度年变基准场 [J].
陈顺云 ;
马瑾 ;
刘培洵 ;
刘力强 ;
陈国强 .
地震地质, 2004, (03) :528-538
[8]   地表岩石变形引起热红外辐射的实验研究 [J].
刘培洵 ;
刘力强 ;
陈顺云 ;
陈国强 ;
马瑾 .
地震地质, 2004, (03) :502-511
[9]   论热红外多角度遥感数据的相关性及视角优选配置 [J].
范闻捷 ;
徐希孺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809-815
[10]   定量遥感反演作物蒸腾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区域分异 [J].
张仁华 ;
孙晓敏 ;
刘纪远 ;
苏红波 ;
朱治林 ;
唐新斋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1, (11) :95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