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的法治依赖及法治的回应

被引:60
作者
江必新
王红霞
机构
[1] 中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社会治理; 社会管理; 法治; 多元性; 有效性; 底层代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4 [学习、研究];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当下我国社会运行的主要矛盾在于社会公共事务的日趋复杂与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功能局限间的紧张。它决定了社会建设必须从管理向治理转变。治理具有主体多元性与关系多向度性、内容广泛性与对象深层次性、系统高共识性与成员强认同感等特征,其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其中心目标是治理有效。社会治理必须透过法治保证治理系统内在协调、稳定主体间互动预期和防范治理陷阱。法治建设要作出针对性回应:立法要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框架规则和责任体系,行政重心要从程序合法转向实质有效,司法要透过能动回应,抵御"过度民意化",强化权威。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通过司法的社会治理 [J].
杨建军 .
法学论坛, 2014, 29 (02) :13-23
[2]   法治社会建设论纲 [J].
江必新 ;
王红霞 .
中国社会科学, 2014, (01) :140-157+207
[3]  
电信民营化与自由化之冲突与调和——两岸比较参鉴[J]. 刘孔中,王红霞.经济法论丛. 2013(01)
[4]   群体性事件:“老问题”与“新动向”的交织与治理策略——基于H省的实证调研 [J].
梁平 ;
陈焘 .
河北法学, 2013, 31 (05) :38-48
[6]   论“民意病毒”的司法治理 [J].
林坤 .
河北法学, 2013, 31 (01) :176-182
[7]   运动型治理机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再思考 [J].
周雪光 .
开放时代, 2012, (09) :105-125
[8]   网络化治理: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 [J].
陈剩勇 ;
于兰兰 .
政治学研究, 2012, (02) :108-119
[9]   法律治理中的激励模式 [J].
丰霏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2, 18 (02) :151-160
[10]   科层法治的实践悖论:行政执法化批判 [J].
凌斌 .
开放时代, 2011, (12) :7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