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科研育人的发生学分析

被引:11
作者
刘在洲 [1 ]
李小平 [2 ]
机构
[1]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2] 空军预警学院教学考评中心
关键词
大学科研; 发生学; 意蕴解析; 逻辑路径; 育人机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4 [科学研究工作];
学科分类号
040106 ;
摘要
发生学方法是一种移植性、创新型和系统型的研究方法,在运用中必须结合研究领域,因时因势不断改造完善、与时俱进和系统实施。以发生学方法探求大学科研育人的机理,就是从历史发生提升到逻辑发生,从因素分析拓展到过程分析,从前瞻研究延伸到后溯研究。按照发生学的分析,大学科研的育人蕴涵是科研育人的生长基因,提供科研育人的潜在可能;大学教育的内在需要是科研育人的发生源头,提供科研育人的逻辑起点;科研环境与个体兴趣是科研育人的驱动条件,提供科研育人的现实支撑;渗透感染与体验强化是科研育人的心理机制,提供科研育人的内在线索。遵循和运用大学科研育人的这些内在机理,是推进当前大学科研育人实践的科学途径。
引用
收藏
页码:1 / 7+110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论新时代本科教育的融合性——兼论大学教育“分化”与“统一”的内在机理 [J].
李小平 ;
李忆辛 .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2019, 42 (03) :5-11+34
[2]   马克思“从后思索”哲学方法论语境中的“历史思维” [J].
王维平 ;
韩璐 .
山东社会科学, 2019, (09) :81-87
[3]   大学科研育人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H省4所高校的调查 [J].
刘在洲 ;
谢晨霞 ;
刘香菊 ;
张恒波 .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06) :79-85
[4]   大学科研的本质特征及其育人意蕴 [J].
李小平 ;
刘在洲 .
高等教育研究, 2019, 40 (05) :70-75
[5]   马克思主义发生学方法的超越及意义 [J].
彭树涛 ;
李建强 .
思想战线, 2019, (01) :143-149
[6]   高等教育发展中的占有与体验——后大众化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困境及其超越 [J].
李小平 .
高等教育研究, 2017, 38 (02) :14-19
[7]   思维的符号属性与形式化倾向——发生认识论主旨探析 [J].
李莉莉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05) :154-156
[8]   大学科学研究与创新型人才培养 [J].
胡建华 .
现代大学教育, 2009, (04) :1-4+112
[9]   回归大学育人本真: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 [J].
刘咸卫 .
中国高等教育, 2008, (21) :29-31
[10]   生活认识论及其对现代教学论研究的启示 [J].
王攀峰 .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17) :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