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SD模型的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英文)

被引:9
作者
李平星 [1 ]
樊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自然与人为因素的交互作用; VSD模型; 广西西江经济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826 [生物评价、生态评价];
学科分类号
1402 ;
摘要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的25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63 / 17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舟山市海洋牧场选址评价 [J].
许强 ;
章守宇 .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3, 22 (01) :128-133
[2]   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系统对极端降水的脆弱性评估研究 [J].
於琍 ;
李克让 ;
陶波 .
自然资源学报, 2012, 27 (01) :82-89
[3]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生态可占用性分析——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 [J].
李平星 ;
陈东 ;
樊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11, 26 (02) :227-236
[4]   全球环境变化下人-环境耦合系统的脆弱性研究综述 [J].
陈萍 ;
陈晓玲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4) :454-462
[5]   三江源地区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特征 [J].
肖桐 ;
王军邦 ;
陈卓奇 .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323-330
[6]   大型能源开发前后区域生态环境脆弱度变化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 [J].
刘晓琼 ;
刘彦随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0, (01) :46-51
[7]   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进展 [J].
刘小茜 ;
王仰麟 ;
彭建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8) :917-927
[8]   生态脆弱性及其研究进展 [J].
徐广才 ;
康慕谊 ;
贺丽娜 ;
李亚飞 ;
陈雅如 .
生态学报, 2009, 29 (05) :2578-2588
[9]   脆弱性的概念及其评价方法 [J].
李鹤 ;
张平宇 ;
程叶青 .
地理科学进展, 2008, (02) :18-25
[10]   重庆市岩溶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官冬杰 ;
苏维词 ;
王海军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6, (06) :432-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