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青藏高原中东部大气热源变化趋势:观测与再分析资料对比

被引:26
作者
王美蓉 [1 ,2 ]
周顺武 [1 ]
段安民 [2 ]
机构
[1] 不详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3] 不详
[4]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5] 不详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感热; 变化趋势; 台站资料; 再分析资料;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7 [气候变化、历史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中东部71个气象台站常规观测资料,2套卫星辐射资料,以及3套再分析资料,定量计算了1980~2008年高原中东部上空大气热源变化趋势.研究表明:高原感热减弱趋势仍在持续,尤其是春季感热减弱趋势最为显著.感热的这种变化主要由风速的持续减弱所决定,值得注意的是,近5年地气温差变化趋势由过去的减小转为增大.2套卫星辐射资料计算所得高原中东部大气柱净辐射通量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利用3套再分析资料通过倒算法计算高原中东部大气视热源变化趋势也不尽相同,其中2套基本一致,均呈减弱趋势,且其中1个的变化幅度明显偏强;而另一套为明显上升趋势,与观测相反.精确计算高原热源变化趋势仍很困难,特别是利用再分析资料估计高原热源变化趋势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青藏高原地表感热通量的近期变化趋势 [J].
阳坤 ;
郭晓峰 ;
武炳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07) :923-932
[2]   夏季青藏高原东部大气热源变化及其对相邻区域气候的影响 [J].
齐冬梅 ;
李跃清 ;
李英 ;
陈永仁 ;
德庆 .
干旱气象, 2010, 28 (02) :113-120
[3]   全球大气再分析资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J].
赵天保 ;
符淙斌 ;
柯宗建 ;
郭维栋 .
地球科学进展, 2010, 25 (03) :242-254
[4]   1961—2001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 [J].
钟珊珊 ;
何金海 ;
管兆勇 ;
温敏 .
气象学报, 2009, 67 (03) :407-416
[5]   青藏高原地区上空NCEP/NCAR再分析温度和位势高度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比较分析 [J].
周顺武 ;
张人禾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9, 14 (03) :284-292
[6]   青藏高原夏季凝结潜热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J].
张杰 ;
李栋梁 .
地学前缘, 2009, 16 (01) :326-334
[7]   青藏高原南北降水变化差异研究 [J].
段克勤 ;
姚檀栋 ;
王宁练 ;
田立德 ;
徐柏青 .
冰川冻土 , 2008, (05) :726-732
[8]   夏季青藏高原大气热源与东亚大气热源及环流的关系 [J].
王跃男 ;
张博 ;
陈隆勋 ;
何金海 ;
李薇 ;
陈桦 .
科学通报, 2008, (15) :1842-1848
[9]   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和冬春积雪与中国东部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关系 [J].
朱玉祥 ;
丁一汇 ;
徐怀刚 .
气象学报, 2007, (06) :946-958
[10]   近44年来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J].
卢鹤立 ;
邵全琴 ;
刘纪远 ;
王军邦 ;
陈卓奇 .
地理学报, 2007, (09) :946-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