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措施对京郊冬小麦农田CO2、CH4排放通量的影响

被引:6
作者
郑智旗
王树东
何进
王庆杰
李洪文
张祥彩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关键词
小麦; 耕作措施; 京郊; CO2; CH4; 通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设置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的不同耕作措施试验,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2季冬小麦(2011年10月—2012年7月和2012年10月—2013年7月)各关键生育期内CO2、CH4的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免耕(NT)、深松(ST)、旋耕(RT)、传统耕作(CT)4种耕作措施下,冬小麦农田土壤总体表现为CO2源和CH4汇的功能,且CO2和CH4都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CO2日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0:00,最低峰出现在10:00;CO2季节排放通量最高峰出现在冬小麦播种期和收获期,最低峰出现在越冬期。CH4日排放和季节排放通量变化特征差异显著,但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CO2排放通量与0~20 cm各土层土壤温度呈正相关,与0~30 cm各土层土壤质量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CH4排放通量与0~20 cm各土层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4种耕作处理下,冬小麦农田CO2的季节平均排放通量为:传统耕作>旋耕>深松>免耕,CH4的季节平均吸收通量为:旋耕>传统耕作>免耕>深松。免耕相对于旋耕和传统耕作农田CO2季节平均排放通量降低了23.3%27.1%;旋耕、传统耕作相对于免耕和深松CH4的季节平均吸收量增加了20%以上。因此,在京郊冬小麦农田,4种耕作措施(NT、ST、RT和CT)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CH4的吸收量,同时,采用免耕能进一步降低农田CO2排放量。
引用
收藏
页码:189 / 19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耕作方式对圩区冬小麦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影响 [J].
江波 ;
杨书运 ;
马友华 ;
贺非 ;
左怀峰 ;
范东福 ;
杨小兵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4, 41 (02) :241-247
[2]   耕作方式对华北一年两熟区土壤及作物特性的影响 [J].
张祥彩 ;
李洪文 ;
何进 ;
王庆杰 ;
郑智旗 ;
荆鹏 .
农业机械学报, 2013, 44(S1) (S1) :77-82+71
[3]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春小麦成熟期农田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的影响 [J].
段翠清 ;
张仁陟 ;
蔡立群 ;
张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21) :35-40
[4]   耕作方式对华北农田土壤有机碳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张明园 ;
魏燕华 ;
孔凡磊 ;
陈阜 ;
张海林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06) :203-209
[5]   耕作措施对温带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CO、CH、NO)通量的影响 [J].
汪婧 ;
蔡立群 ;
张仁陟 ;
王友玲 ;
董稳军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1, (06) :1295-1300
[6]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农田的温室气体净排放的影响 [J].
黄坚雄 ;
陈源泉 ;
刘武仁 ;
郑洪兵 ;
隋鹏 ;
李媛媛 ;
史学朋 ;
聂胜委 ;
高旺盛 .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44 (14) :2935-2942
[7]   不同耕作措施对华北地区麦田CH吸收通量的影响 [J].
田慎重 ;
宁堂原 ;
李增嘉 ;
王瑜 ;
李洪杰 ;
仲惟磊 .
生态学报, 2010, 30 (02) :541-548
[8]   土壤呼吸、农田CO2排放及NEE的比较研究 [J].
胡立峰 ;
王宝芝 ;
李洪文 .
生态环境学报, 2009, 18 (02) :578-581
[9]   不同耕作措施下冬小麦生长季农田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及其与土壤温度的关系 [J].
李琳 ;
张海林 ;
陈阜 ;
李素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2) :2765-2770
[10]   华北平原冬麦田土壤CH4的吸收特征研究 [J].
张雪松 ;
申双和 ;
李俊 ;
于强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18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