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冬季雾多发期边界层结构观测分析

被引:32
作者
陆春松 [1 ]
牛生杰 [1 ]
岳平 [2 ,3 ,4 ]
岳治国 [5 ]
项磊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3]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4]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5] 陕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关键词
雾; 多发期; 边界层; 冬季; 南京;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11.01.008
中图分类号
P426.4 [雾];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2006年冬季在南京北郊盘城利用系留气球探测系统、自动气象站等仪器对雾日和非雾日的边界层进行了监测,对比分析了两者的边界层结构。结果表明,非雾日主要为单层贴地逆温,并时常出现短时的双层结构,雾发展成熟时逆温则脱离地面。与非雾日相比,雾日平均雾顶之上温度日较差增大,雾顶之下则减小。平均风速的时间—高度分布在雾日和非雾日类似,在稳定性边界层中风速随高度出现一个或者两个极大值区。温度和比湿在非雾日没有显著的对应性,而在雾体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雾顶升降过程中反相关。较强的逆温、较低的温度和较小的近地层风速是南京冬季成雾的背景条件。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Analysis of the Microphysical Structure of Heavy Fog Using a Droplet Spectrometer:A Case Study.[J].牛生杰;陆春松;刘延刚;赵丽娟;吕晶晶;杨军;.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0, 06
[2]   南京冬季一次雾过程宏微观结构的突变特征及成因分析 [J].
陆春松 ;
牛生杰 ;
杨军 ;
刘新 ;
赵丽娟 .
大气科学 , 2010, (04) :681-690
[3]  
Fog Research in China:An Overview.[J].牛生杰;陆春松;于华英;赵丽娟;吕晶晶;.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10, 03
[4]   南京市冬季市区和郊区晴天大气边界层结构对比分析 [J].
张礼春 ;
朱彬 ;
牛生杰 ;
李子华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1 (04) :329-337
[5]   一次罕见的辐射-平流雾研究(Ⅰ)——生消物理过程分析 [J].
严文莲 ;
濮梅娟 ;
王巍巍 ;
杨军 ;
刘端阳 .
气象科学, 2009, 29 (01) :9-16
[6]   春季晴日蒙古高原半干旱荒漠草原地边界层结构的一次观测研究 [J].
岳平 ;
牛生杰 ;
张强 ;
沈建国 .
高原气象, 2008, (04) :757-763
[7]   南京冬季平流雾的生消机制及边界层结构观测分析 [J].
陆春松 ;
牛生杰 ;
杨军 ;
王巍巍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 (04) :520-529
[8]   一次罕见的平流辐射雾过程的特征 [J].
濮梅娟 ;
张国正 ;
严文莲 ;
李子华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06) :776-783
[9]   北京夏季夜间低空急流特征观测分析 [J].
李炬 ;
舒文军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2) :360-368
[10]   南京城市边界层微气象特征观测与分析 [J].
刘红年 ;
蒋维楣 ;
孙鉴泞 ;
刘罡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1) :9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