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发酵豆乳能力的研究

被引:2
作者
李红梅
吴非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
关键词
霉菌; 发酵; 豆乳;
D O I
10.13386/j.issn1002-0306.2008.10.028
中图分类号
TS214.2 [大豆制食品];
学科分类号
083202 ;
摘要
以豆乳为发酵底物,对6株霉菌的发酵性能进行研究,测定发酵24h发酵液的pH4.6可溶性氮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霉菌分解蛋白质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米曲霉→草酸青霉→米黑毛霉→总状毛霉→米根霉→微小毛霉,发酵液中pH4.6可溶性氮含量最高为0.477%;霉菌分解脂肪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米根霉→米曲霉→草酸青霉→总状毛霉→微小毛霉→米黑毛霉,发酵液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最大达到1.977%。米曲霉发酵豆乳能力较强。
引用
收藏
页码:135 / 136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食豆一族”与“饮食三高” [J].
汪宝树 .
美食, 2006, (05) :14-15
[2]   凝固型酸豆奶的研制 [J].
李大鹏 ;
高玉荣 ;
张慧玲 .
粮食加工, 2006, (03) :46-48
[3]   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微生物的发掘与利用 [J].
牛天娇 ;
马莺 .
中国酿造, 2005, (02) :1-5
[4]   豆浆保健功效大 [J].
胡才 .
养生月刊, 2004, (06) :546-547
[5]   米糠游离脂肪酸值快速测定方法 [J].
梁兰兰 ;
卓训文 .
粮食与油脂, 2001, (12) :44-44
[6]   豆乳开发新技术 [J].
鞠洪荣 .
食品科技, 1994, (06) :31-32
[7]  
大豆化学·加工工艺与应用[M]. -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 (美)KeshunLiu著, 2005
[8]  
Effect of time, temperature and extraction method on the trichloroacetic acid-soluble nitrogen of cheese[J] . Anna Polychroniadou,Alexandra Michaelidou,Nicolaos Paschaloudis.International Dairy Journal . 1999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