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晚春暴雪天气成因分析

被引:17
作者
刘畅 [1 ]
杨成芳 [1 ]
张少林 [1 ]
张洪生 [2 ]
韩永清 [1 ]
机构
[1] 山东省气象台
[2] 山东省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关键词
晚春暴雪; 降雪终日极值; 回流降水形势; 纬向切变线; 气温骤降;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14.05.026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山东省123个自动站资料及NCEP1°×1°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4月19—20日山东晚春极端暴雪天气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产生暴雪的温度条件。结果表明:前期气温偏低是晚春暴雪发生的气候背景,回流天气形势为暴雪发生提供了天气背景,低空西南风急流和山东北部纬向切变线是导致暴雪发生的直接原因。回流型暴雪天气过程的水汽及水汽的辐合均集中于700~500hPa。高低空急流的动力耦合以及与纬向切变线相应的对流层中的正涡度柱为暴雪的产生提供了动力条件。回流暴雪发生在对流稳定性大气中,暴雪区上空有θse能量锋锋生。受阻于太行山东麓的东北风形成的冷池,是气温骤降的温度环境背景,暴雪发生前,存在于850~700hPa冷空气团中的弱下沉运动导致了0℃等温线呈"漏斗状"向下延伸,造成了暴雪区地面气温的骤降,是降水相态由雨迅速转为雪的直接原因。0℃等温线呈"漏斗状"向下延伸区对未来降水相态由雨转雪区和暴雪出现区有指示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74 / 880+892 +89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两次早春暴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J].
周雪松 ;
杨成芳 ;
孙兴池 .
高原气象, 2013, (02) :2446-2455
[2]   河北东北部暴雪天气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J].
王宏 ;
王万筠 ;
余锦华 ;
王丛梅 ;
王新龙 .
高原气象, 2012, 31 (05) :1302-1308
[3]   “2010.1.6”新疆北部特大暴雪过程中的锋面结构及降水机制 [J].
陈涛 ;
崔彩霞 .
气象, 2012, 38 (08) :921-931
[4]   山东省两次暴雪天气的对比分析 [J].
杨晓霞 ;
吴炜 ;
万明波 ;
孙长征 ;
王文青 ;
刁秀广 .
气象, 2012, 38 (07) :868-876
[5]   北京一次冬季回流暴雪天气过程的数值分析 [J].
李青春 ;
程丛兰 ;
高华 ;
丁海燕 .
气象, 2011, 37 (11) :1380-1388
[6]   “091111”山西特大暴雪过程的流型配置及物理量诊断分析 [J].
苗爱梅 ;
贾利冬 ;
李智才 ;
申李文 .
高原气象 , 2011, (04) :969-981
[7]   渤海西岸边界层东风与暴雪天气的机理分析 [J].
何群英 ;
孙一昕 ;
于莉莉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1, 27 (04) :66-71
[8]   2009年秋末山西大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J].
田淑欣 ;
田欣辉 ;
亢晋芳 ;
郝建萍 ;
朱保平 .
气象科技, 2011, 39 (03) :295-301
[9]   河北两次大(暴)雪过程对比分析 [J].
赵斌 ;
赵萃萍 ;
闫巨盛 ;
马小山 ;
冯天卿 .
气象科技, 2010, (03) :281-288
[10]   湿位涡诊断在青藏高原东北侧暴雪预报中的应用个例 [J].
艾丽华 ;
井喜 ;
王淑云 ;
胡春娟 ;
李栋梁 .
气象科学, 2008, 28(S1) (S1) :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