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低聚糖理化性质及其生理功能

被引:7
作者
李本楠
甘卉
机构
[1]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低聚糖; 肠道; 摄入; 肠内; 大豆; 寡糖; 碳水化合物; 生理功能; 理化性质;
D O I
10.14163/j.cnki.11-5547/r.2009.25.009
中图分类号
R151 [营养学];
学科分类号
100403 ;
摘要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39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大豆低聚糖的生产方法及开发前景 [J].
宋国安 .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01, (05) :47-48
[2]   改性大豆低聚糖润肠通便功能的实验研究 [J].
李晓东 ;
马莺 ;
孙建华 ;
谢福斌 .
大豆通报, 2001, (05) :20-22
[3]   大豆低聚糖生产工艺技术 [J].
兰建丽 .
大豆通报, 2001, (04) :20-22
[4]   大豆低聚糖对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效应及各组分含量检测方法 [J].
范小兵 ;
宋士良 ;
殷庆元 ;
梁小凤 ;
李祎 ;
钱利生 .
中成药, 2000, (08) :44-47
[5]   大豆低聚糖—功能性低聚糖 [J].
陈晓光 ;
刘松岩 ;
杨涵音 .
大豆通报, 2000, (04) :22-23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豆低聚糖 [J].
张延坤 ;
张东祥 ;
刘国忠 ;
邓峰 .
食品工业, 2000, (02) :45-46
[7]   保健功能因子大豆低聚糖及其开发 [J].
王晓 ;
张孝范 .
西部粮油科技, 1999, (01) :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