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氮肥不同配施比例在土壤中的淋失研究

被引:3
作者
田路园 [1 ,2 ]
邹雨坤 [2 ,3 ]
李光义 [2 ,3 ]
侯宪文 [2 ,3 ]
赵凤亮 [2 ,3 ]
李勤奋 [2 ,3 ]
机构
[1] 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
[2]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3] 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碳氮比; 淋溶液; 氮素淋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1.4 [堆肥、沤肥];
学科分类号
090101 ;
摘要
通过室内土柱淋溶试验,研究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的氮肥比对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不同处理的碳氮比例为15∶1、20∶1、25∶1、30∶1、35∶1、CK。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于氮素的淋失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硝态氮共淋出129.57、123.68、103.02、122.59、100.12、96.11 mg,占总氮淋溶量的11.05%、13.68%、10.89%、14.75%、15.15%、22.14%,处理组淋溶损失比例均小于对照组,又以碳氮比例为25∶1的效果最好;铵态氮共淋出21.33、18.61、9.57、12.30、5.59、7.57 mg,占总氮淋溶量的1.82%、2.06%、1.01%、1.48%、0.85%、1.74%,碳氮比例为25∶1和35∶1时淋淋损失比例较小。综合考虑,配施氮肥时以碳氮比例25∶1淋失损失最少。
引用
收藏
页码:1207 / 12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氮肥配施下不同C/N作物残渣还田对红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J].
伍玉鹏 ;
刘田 ;
彭其安 ;
Muhammad Shaaban ;
胡荣桂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10) :2053-2062
[2]   秸秆还田配施不同比例化肥对晚稻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J].
杨滨娟 ;
黄国勤 ;
徐宁 ;
钱海燕 .
生态学报, 2014, 34 (13) :3779-3787
[3]   秸秆还田措施下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J].
顾炽明 ;
黄婷苗 ;
郑险峰 ;
侯仰毅 ;
王朝辉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0) :79-87
[4]   不同碳氮比有机肥对有机农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J].
王利利 ;
董民 ;
张璐 ;
杜相革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 (09) :1073-1077
[5]   施氮和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轮作农田硝态氮淋溶的影响 [J].
杨宪龙 ;
路永莉 ;
同延安 ;
林文 ;
梁婷 .
土壤学报, 2013, 50 (03) :564-573
[6]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J].
潘剑玲 ;
代万安 ;
尚占环 ;
郭瑞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21 (05) :526-535
[7]   添加不同碳源对苹果园土壤氮磷淋溶损失的影响 [J].
葛顺峰 ;
周乐 ;
门永阁 ;
李红娜 ;
魏绍冲 ;
姜远茂 .
水土保持学报 , 2013, (02) :31-35
[8]   不同年限全量玉米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J].
慕平 ;
张恩和 ;
王汉宁 ;
方永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 20 (03) :291-296
[9]   油菜秸秆还田腐解变化特征及其培肥土壤的作用 [J].
胡宏祥 ;
程燕 ;
马友华 ;
于学胜 ;
项金霞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12, (03) :297-302
[10]   宁夏黄灌区稻田冬春休闲期硝态氮淋失量 [J].
王永生 ;
杨世琦 .
生态学报, 2011, 31 (16) :4653-4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