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不同下垫面径流小区次降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18
作者:
寇馨月
[1
,2
]
黄俊
[1
,2
]
姜学兵
[1
,2
]
向家平
[1
,2
]
金平伟
[1
,2
]
王思伟
[1
,2
]
机构:
[1]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
[2]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径流小区;
径流泥沙;
入渗率;
下垫面;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7.02.004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揭示南方红壤区人工径流小区次降雨对径流泥沙作用规律,为区域水土保持工程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基于云南摩布小流域3种下垫面(林地、农地、裸地)人工径流小区2013—2015年自然降雨观测资料,采用M-K趋势检验、灰色相关分析及双累积曲线等方法研究了次降雨量、径流量、泥沙量和入渗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以及降雨因子对径流泥沙的影响。[结果](1)2013—2015年摩布径流小区月降雨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波动性变化趋势,3a降雨量无显著性变化趋势。(2)相同降雨量各下垫面径流小区产流差异显著(p<0.05),其中林地最小,农地次之,裸地最大;3种下垫面次降雨径流深增长速率大小规律与此相同。(3)次降雨产沙量与降雨量、径流量均存在密切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7~0.82,0.69~0.85。径流小区产沙能力随雨强增大而增强。相同雨量下,林地产沙能力最小,而裸地累积产沙量增速最大。(4)3个径流小区的入渗率均随降雨量和雨强增大而增大,其中林地入渗率最大,平均入渗率为94.03%;裸地入渗率最小,平均入渗率为86.28%。[结论]与农地和裸地相比,林地不同程度提高了土壤入渗性能,降低了产流量和产沙量。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1+38
+38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