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西太平洋副热带季风和降水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39
作者
赵平 [1 ,2 ]
周秀骥 [1 ]
陈隆勋 [1 ]
何金海 [3 ]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2]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中国东部; 西太平洋; 西南季风; 降水; 水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2.2 [湿润气候(海洋性气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81—2000年候平均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CMAP全球降水资料,分析了从中国东部大陆到西太平洋副热带地区季风和降水季节变化的特征及其与热带季风降水的关系,探讨了季风建立和加强的原因。夏季东亚—西太平洋盛行的西南风开始于江南和西太平洋副热带的春初,并向北扩展到中纬度,热带西南风范围向北扩展的迹象不明显。从冬到夏,中国西部和西太平洋副热带的表面加热季节变化可以使副热带对流层向西的温度梯度反转比热带早,使西南季风在副热带最早开始;从大气环流看,青藏高原东侧低压槽的加强和向东延伸,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加强和向西移动,都影响着副热带西南季风的开始和发展;初夏江南的南风向北扩展与副热带高压向北移动有关,随着高原东侧低压槽向南延伸,槽前的偏南风范围向南扩展。随着副热带季风建立和向北扩展,其最大风速中心前方的低层空气质量辐合和水汽辐合以及上升运动也加强和向北移动,导致降水加强和雨带向北移动。热带季风雨季开始晚,主要维持在热带而没有明显进入副热带,江淮梅雨不是由热带季风雨带直接向北移动而致,而是由春季江南雨带北移而致。在热带季风爆发前,副热带季风区水汽输送主要来自中南半岛北部和中国华南沿海,而在热带季风爆发后,水汽输送来自孟加拉湾和热带西太平洋。
引用
收藏
页码:940 / 95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关于东亚副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的再认识
    何金海
    祁莉
    韦晋
    池艳珍
    [J]. 大气科学, 2007, (06) : 1257 - 1265
  • [2] 确定东亚─西北太平洋地区夏季副热带季风建立和活动范围的一种方法
    廉毅
    沈柏竹
    高枞亭
    李尚锋
    [J]. 气象学报, 2007, (04) : 503 - 510
  • [3] 亚洲夏季风指数的重新评估与季风的长期变化
    陈桦
    丁一汇
    何金海
    [J]. 气象学报, 2006, (06) : 770 - 779
  • [4]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赵平
    周秀骥
    [J]. 应用气象学报, 2006, (05) : 548 - 556
  • [5] 1998年春夏南海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研究
    赵平
    孙健
    周秀骥
    [J]. 科学通报, 2003, (06) : 623 - 627
  • [6] 东亚地区夏季风爆发过程
    陈隆勋
    李薇
    赵平
    陶诗言
    [J].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0, (04) : 345 - 355
  • [7] 亚洲季风建立及其中期振荡的高空环流特征
    朱乾根
    何金海
    [J]. 热带气象, 1985, (01) : 9 - 18
  • [8] 我国旱涝重大气候灾害及其形成机理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黄荣辉等编, 2003
  • [9] 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M]. 气象出版社 , 何金海等主编, 2001
  • [10] 东亚季风[M]. 气象出版社 , 陈隆勋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