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4 条
长荡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
被引:30
作者:
蔡永久
[1
,2
]
刘劲松
[3
]
戴小琳
[3
]
许浩
[1
]
薛庆举
[1
]
龚志军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江苏省水利厅
来源:
关键词:
寡毛类;
摇蚊幼虫;
密度;
生物量;
时空格局;
浅水湖泊;
富营养化;
D O I:
10.13292/j.1000-4890.20140327.035
中图分类号:
Q958.8 [水生动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11年6月—2012年5月,对长荡湖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进行了逐月调查,并利用生物指数对水质进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共采集到底栖动物28种,其中摇蚊科幼虫10种,水栖寡毛类7种,软体动物5种,其他类6种;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多巴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abaru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和半折摇蚊(Chironomus semireductus)是现阶段长荡湖底栖动物的优势种;长荡湖10个监测点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769 ind·m-2,年均生物量为74.89 g·m-2,并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变化;生物量较密度空间差异更大,生物量高值主要出现在湖泊四周的监测点,而在湖心开阔水域较低;Wright指数、Goodnight-Whitley指数、BPI指数及Shannon指数表明长荡湖水体处于轻-中度污染状态。
引用
收藏
页码:1224 / 1232
页数:9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