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31
作者
张玉玉 [1 ]
孙宝国 [1 ]
冯军 [2 ]
黄明泉 [1 ]
机构
[1] 北京工商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2] 上虞市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郫县豆瓣酱;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法; 挥发性成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S264.24 [];
学科分类号
082203 ; 083203 ;
摘要
为研究不同发酵时间对郫县豆瓣酱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两种原料生椒醅与阴瓣子,以及3种不同发酵时间的郫县豆瓣酱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从两种原料中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5种、酯24种、酸2种、醛5种、烃23种、酚4种、呋喃化合物1种、含氮化合物2种;从3种发酵豆瓣中共分离鉴定出8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醇7种、酯20种、酸3种、醛9种、烃35种、酚6种、酮4种、含氮化合物3种。其相同的成分是苯甲醛、苯乙醛、(Z)-3,7-二甲基-1,3,6-辛三烯、3,7-二甲基-1,6-辛二烯-3-醇、2,6,6-三甲基-2-环己烯-1,4-二酮、4-乙基愈创木酚、十四烷、十七烷、十六酸乙酯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现代香味分析技术及应用.[M].谢建春; 编著.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2]  
传统豆酱自然发酵的动态分析及人工接种多菌种发酵研究.[D].贡汉坤.江南大学.2004, 01
[3]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机分析郫县豆瓣酱挥发性香成分的研究 [J].
黄明泉 ;
韩书斌 ;
孙宝国 ;
田红玉 ;
刘玉平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9, 35 (04) :147-152
[4]   “郫县豆瓣”剖析 [J].
李幼筠 .
中国酿造, 2008, (11) :83-86
[5]   传统豆酱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研究 [J].
赵建新 ;
顾小红 ;
刘杨岷 ;
王利平 .
食品科学 , 2006, (12) :684-687
[6]   香成分分析中的样品制备技术 [J].
田红玉 ;
孙宝国 ;
张慧丽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5) :1-5
[7]   豆瓣酱后熟过程中氨基酸和风味物质的变化 [J].
徐琳娜 ;
王璋 ;
许时婴 .
中国调味品, 2006, (09) :21-25
[8]   固相微萃取技术在豆瓣风味物质分析中的应用 [J].
徐琳娜 ;
王璋 ;
许时婴 .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06, (05) :113-116
[9]   豆豉保健功能成分研究进展 [J].
杜木英 ;
陈宗道 ;
阚建全 ;
王光慈 .
粮食与油脂, 2003, (02)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