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

被引:17
作者
张燕纯
韩书成
李丹
熊建华
机构
[1]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地“三权分置”; 产权理论; 制度变迁; 自我强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1.1 [土地问题];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摘要
[目的]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梳理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变迁过程,并对"三权"各自的权能进行分析,针对现存集体所有权主体缺失、土地承包权权能混乱、土地经营权性质不清等问题解释其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方法]运用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对农村土地试行"三权分置"后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各自权能进行划分和界定,理顺三者关系。[结果](1)"三权分置"是农村土地产权权能的进一步分解与细化,集体所有权被赋予更完整的土地所有权能;(2)"三权分置"过程中承包地流转路径得到进一步强化,打破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成员权"限制;(3)土地经营权的市场性功能与农户承包权的福利性功能同时增强,进一步减少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结论]"三权分置"是解决农地无人耕种、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合理界定"三权"的权能、理顺"三权"的经济学关系、破解法律制度障碍是"三权分置"的改革重点和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观察:1949-2016 [J].
张学博 .
党政研究, 2017, (03) :109-120
[3]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约因素及路径研究 [J].
龚睿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05) :143-147
[4]   “三权分置”中土地经营权的性质及权能 [J].
李伟伟 .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6, (05) :54-57
[5]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实践与思考——以黑龙江省克山县为例 [J].
李晨曦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04) :73-77+127
[6]   农地产权“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离”——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J].
何立 ;
罗帅 .
农村经济, 2015, (05) :81-85
[7]   关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有关政策法律性问题的思考 [J].
孙中华 .
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 (01) :1-5
[8]   法学视角中的农村土地三权分离改革 [J].
申惠文 .
中国土地科学, 2015, 29 (03) :39-44
[9]   我国农地使用权流转制度变迁与绩效分析 [J].
曹海英 .
金融理论与教学, 2013, (06) :47-48
[10]   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必要性 [J].
许聪 .
现代商贸工业, 2013, 25 (19) :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