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弧菌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11
作者
刘阳 [1 ,2 ]
孔繁德 [1 ]
徐淑菲 [1 ]
吴德峰 [2 ]
林立 [1 ]
机构
[1]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2] 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传统方法; 免疫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 传感器技术;
D O I
10.13326/j.jea.2012.01.016
中图分类号
S941 [鱼病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副溶血弧菌引发食物中毒的规模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已超过沙门氏菌食物中毒,跃居首位。因此需要从多方面加强检测,以防止该菌对食品造成的大面积污染,保证人的身体健康。为此本文全面介绍了副溶血弧菌的各种检测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传感器技术等,为副溶血弧菌的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49 / 54+62 +6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纳米金PCR技术检测副溶血弧菌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J].
刘阳 ;
孔繁德 ;
彭小莉 ;
徐淑菲 ;
吴德峰 ;
林方 .
福建畜牧兽医, 2012, 34 (01) :9-12
[2]   环介导恒温扩增法快速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J].
彭帅 ;
石磊 .
生物技术通报, 2011, (02) :184-186+191
[3]   牡蛎中副溶血弧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J].
林强 ;
李宁求 ;
付小哲 ;
刘礼辉 ;
石存斌 ;
吴淑勤 .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18 (01) :96-102
[4]   五种致病菌流式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建立 [J].
邱杨 ;
肖性龙 ;
吴晖 ;
赵丽 ;
刘建丽 ;
余以刚 .
现代食品科技, 2010, 26 (08) :889-893+909
[5]   副溶血弧菌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J].
孙宏迪 ;
杜昕颖 ;
汪舟佳 ;
王玉飞 ;
宋宏彬 ;
孙岩松 ;
黄留玉 ;
杨振洲 ;
陈泽良 .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0, 35 (08) :969-972
[6]   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研究 [J].
廖亮 ;
刘宏生 .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10, 9 (03) :220-222
[7]   基于TaqMan探针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海产品中的副溶血弧菌 [J].
王淑娜 ;
周向阳 ;
胡兴娟 ;
沈飚 ;
贝文联 ;
朱应伟 ;
陈健舜 ;
方维焕 .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 26 (05) :455-458
[8]   金纳米颗粒介导不对称PCR:制备单链核酸的新方法 [J].
孟祥贤 ;
羊小海 ;
王柯敏 ;
郭秋平 ;
黄青山 .
化学学报, 2010, (09) :917-920
[9]   弧菌显色培养基对副溶血弧菌检测效果的初步评估 [J].
沈飚 ;
汪云泉 ;
徐君辉 ;
胡兴娟 ;
贝文联 ;
沃柏林 ;
周向阳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08) :1193-1194
[10]   副溶血弧菌的快速鉴定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J].
杨芳 ;
李秀娟 ;
徐保红 .
河北医药, 2010, 32 (07) :862-865